老牌互联网对年轻用户的争夺从未停止。4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上架了两个月的Hobby在苹果免费社交前十名榜单待了近50天,近一个月的日均下载超4.1万,成为最近社交新应用的代表。
根据官方介绍,Hobby是一个潮流派对共创社区。打开App最显眼的就是微博LOGO以及“新浪同城出品”字样,但微博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这款产品完全独立运营”。从产品设计看,Hobby和微博以及微博旗下的绿洲差异巨大,更像是B站+小红书的集合,较其他新晋社交App而言,功能丰富且已经推出创作者收益、店铺等商业模式。
正因如此,有观点认为,这让Hobby定位模糊,有可能造成用户认知不确定,同时导致用户理解门槛太高。从绿洲到Hobby则反映出微博对互联网年轻用户的迫切渴望。
成熟的新晋应用
在一众耳熟能详的社交App中,名为“Hobby”的App听起来很陌生。4月17日,在苹果免费社交应用榜单上,这款新晋应用排在小红书、QQ、微信、知乎、微博、Soul、网易LOFTER之后,名列第八。像这样和一众“前辈”扎在榜单前十的情况,自Hobby上线不久就开始了。
根据七麦数据,Hobby上线于2月15日,3月2日Hobby挤进苹果免费社交应用榜单前十,此后Hobby保持这一成绩至今。
Hobby在苹果应用商店这样定义自己,“通过内容共创、星社、集卡等玩法,为Z时代潮人群体打造高质量社区社交平台”。北京商报记者体验发现,Hobby是一款以30秒至3分钟的中长视频为主的社区,用户可以观看潮流内容、创立星社、发起派对活动等。在首页发现栏目,Hobby提供了国风、滑板、潮玩等25个内容入口。
和一般新晋应用相比,Hobby更成熟。以用户发布功能为例,用户点击首页中部“+”号按键,不光可以发布视频内容(即Hobby所称的星作),还可以分享能显示地址的图文内容(即Hobby的说心情),发起线上线下派对、发布为收集星卡(可兑换潮物)的悬赏红包。
此外,Hobby已经为创作者提供了多种商业化模式。以发布视频内容为例,用户可以选择是否允许被好友摘星。按照Hobby的规定,“用户在视频详情页对符合摘星资格视频的高能瞬间进行摘取,形成摘星片段。用户摘星后的摘星片段可在星幕中获得相关分成收益”。
“拼凑组合”式App
根据Hobby的摘星奖励计划,千次有效播放可获得2元奖励,被摘星的视频原创作者可获得摘星奖励的80%,摘星人可获得奖励的20%。尽管Hobby的说明详尽,但对于部分用户而言,类似摘星、星幕等功能还是晦涩难懂,不少用户还表示在Hobby上看到了其他社区App的影子。
比如在Hobby视频内容下方共有5种用户互动形式,这与B站的设置一样。Hobby的互动形式包括点赞、投递鸡腿、收藏、安利上墙、分享,B站提供的互动形式是点赞、不喜欢、投币、收藏、分享,Hobby的投递鸡腿和B站的投币都是对视频创作者的打赏。
浏览苹果应用商店的App评分及评论信息,不少用户也将Hobby拿来与其他同类应用做对比。有用户表示,“Hobby里面有视频图文,融合了B站、贴吧、小红书的属性,而且各个品类分得很清楚”“本以为是一个有自己风格的软件,结果感觉更像另一个版本的小红书”。另有用户直言,“喜欢穿搭板块,但是页面让人没有点击进去的欲望”,还有这样的观点:“根本抓不住重点,东西太多了,分类杂乱,没有明确目标”。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也有同感,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Hobby不像一个新上线的应用,它的功能很丰富,有很多成熟社区类App的影子,像是拼凑出来的。如果一款产品过于复杂,这也想要那也想要,就会导致定位模糊,核心功能不突出,不光用户的理解门槛会升高,对目标用户的抓取力也会减弱”。
独立运营找出路
作为一款新应用,Hobby是怎样做到上线如此多功能,还搭建出完善的创作者商业模式?北京商报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微博相关人士,该人士回应:“这个产品完全独立运营,与新浪和微博内部不太涉及。”
根据苹果应用商店信息,Hobby的开发商是“ShanghaiWeifengTechnologyCo.,Ltd.”,按照音译对比,大概率是上海微烽科技有限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上海微汉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海微烽科技有限公司的唯一投资方,上海微汉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源石云科技有限公司100%投资。微博的运营方北京微梦创科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北京源石云科技有限公司25%的股份。也就是说,Hobby是微博投资的一家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开发的。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对微博而言,这是有益的尝试。基本没机会,但也说不准”。
上一次微博大张旗鼓推新还是2019年上架绿洲时,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绿洲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社交榜单排在48位,被微博、小红书、Hobby等甩在身后。巧合的是,近期出击潮流市场的不只微博一家,阿里正在内测的“态棒”也主打潮流招牌,是一款可网购、可分享好物的潮流电商App。对于老牌互联网企业而言,用户规模见顶是普遍问题,对潮流市场背后年轻用户的持续争夺将会继续。(记者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