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超级产业来了!深圳重磅发布,A股概念沸腾!最强12天10板,交易所连续两周监控!
e公司| 2021-12-19 09:02:47

近日,氢能板块“牛气冲天”,相关概念股纷纷上演连板行情。

12月17日晚间,京城股份(600860)、蓝科高新(601798)、兰石重装(603169)等多家上市公司齐发股价异动公告,把所涉氢能业务掰开了、揉碎了向投资者阐释清楚,并均表示相关业务目前占公司总体收入和利润较小。

值得一提的是,京城股份在12个交易日内收获10个涨停板,已连续两周被交易所重点监控。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展望2035年,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氢能业务比重小

梳理行情,京城股份自12月1日以来,收获12天10板,涨幅达168%;蓝科高新自12月9日以来7连涨停,上涨95%、兰石重装截至目前已4连涨停。其中,京城股份因严重股价异动,已连续两周被上交所进行重点监控。

从异动公告来看,前述上市公司虽与氢能沾边,但大多处于产业链上游,仅涉及氢能装备制造或储运领域,并不直接从事制氢业务。而从业绩贡献来看,涉氢业务规模不大,占比较小。

兰石重装主要从事炼油、化工、煤化工、核电、生物医药等能源行业的装备制造、工程总包、技术服务,在氢能领域主要从事前端设备供应,提供的产品包括煤制氢装置与氢气储存设备,暂不涉及其他氢能细分领域产品。截止目前,公司在氢能领域累计实现的销售收入为948万元,其中氢气制造领域691万元,主要产品为煤制氢装置中的二级旋风分离器、三级旋风分离器、渣冷却器、渣锁斗;氢气储存领域257万元,主要产品为400m³氢气球罐。即便前述业务全部来源于本年度,也仅占前三季度总营收的0.3%。公司表示,相关产品毛利率为14%-20%,在年度经营业绩中占比较小。

蓝科高新主营压力容器等产品,现有的氢能源领域方面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装备制造,除此以外,不涉及氢能源其他领域,目前没有任何形成收入的氢能源产品。对于市场颇为关注的第一大股东中国能源旗下中氢科技资产注入事宜,蓝科高新明确表示中国能源未来不存在将中氢科技注入的计划。除此之外,蓝科高新重申液态阳光加氢站是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家港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技术成果归后者所有,公司仅负责装置的产业化制造,不享有相关技术成果。

京城股份表示其主要从事气体储运装备制造,不涉及氢能源电池行业,且储氢瓶等相关产品的销售收入占主要产品比重较小,业绩贡献度有限。两天前的12月15日,公司发行股份购买青岛北洋天青数联智能股份有限公司8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事宜获并购重组委有条件审核通过。

需要关注的是,前三季度蓝科高新、京城股份尚处于亏损状态,净利润分别为-9348万元、-701万元。

氢能何以站上风口?

被视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氢能市场每每有新消息传出,便会迎来概念狂欢。

本轮氢能板块行情或与12月8日在佛山召开的2021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氢能产业大会有关。会上,广东省副省长孙志洋表示,广东充分发挥产业先发优势,加快布局建设加氢站,构建安全高效、成本可控的氢能供应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末形成产值超千亿元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广东已建成加氢站39座,在建10座,氢能产业产值超过百亿元。

就在12月17日,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发布。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展望2035年,深圳氢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形成集氢气制、储、运、加、用于一体,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升,对深圳市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形成有力支撑。

近年来,政策持续加码氢能领域。“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实施氢能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氢能产业;去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未来对氢燃料电池车产业链的补贴原则和框架;今年8月,首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正式亮相,北京、上海、广东被纳入其中。

从国际氢能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来看,到2050年的时候,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会被氢能接替。到时候,氢能的市场价值预计会在2.5万亿美元左右。不过,受制于成本压力,叠加制氢、储氢、运氢供应链未成体系,目前氢能源相关赛道仍在摸索中前进。

作为氢能主要应用领域,燃料电池颇受市场关注。目前,丰田和现代等车企已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宝马、长城、广汽等多家知名整车企业先后公布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规划。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2025年预计为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性能持续提升、系统成本持续下降、可靠性大幅提升、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时间节点;2030-2035年为全面达到产业化要求的关键节点。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