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播资讯】两会焦点|乡村振兴要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新民晚报| 2023-01-15 10:54:01

——代表委员热议农民增收与农村集体经济壮大

检验乡村振兴成效,关键在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村级集体经济富不富、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不鼓?这些都直接决定乡村振兴的成色。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上海将推动更多政策、资源和力量向乡村倾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如何更好发挥背靠超大城市的优势,更好建设上海乡村,真正使农民受益?上海两会现场,代表委员建言“出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招式一:盘活存量资源

松江区石湖荡镇东夏村黄浦江零公里处,三江汇源的景象总是吸引游客观澜。这几年,“浦江之首”景区游玩项目和配套服务设施越来越完善,有米餐厅、田心米茶铺等餐饮配套齐全,游客不仅能体验射箭、骑马等休闲娱乐项目,还可以乘坐直升机飞跃“浦江之首”景区上方,一览斜塘江、圆泄泾、横潦泾汇入黄浦江的壮观景象。

围绕黄浦江起始点的“水文化”天然禀赋,穿插“米文化”的文旅体验,“浦江之首·有米产业社区体验之旅”已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过去一年,即使在疫情影响下,石湖荡镇游客量已达15万,区域收入超千万。

谈起“浦江之首”的种种变化,市人大代表、松江区石湖荡镇党委书记翁雷均如数家珍。“这真是像自己孩子一样,一点一点看着它长大。”他笑得腼腆,“老百姓也都很高兴,他们都认识我,叫我‘乡长’。”

在翁雷均看来,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近年来,石湖荡镇粮食产量屡创新高,推出一批重点项目和特色农产品,得到市场认可;加速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守住环保底线、农耕土地红线的基础上,石湖荡镇积极寻找乡村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2021年,我们镇集体经济联合社与市属国企国盛集团合作成立了股份公司,借助国有企业的资本、人才等,利用乡村的资源优势,合作开发建设休闲农业、乡村文旅、民宿等项目。”翁雷均介绍,实现“股金、租金、薪金、税金和公益金”的4+1收益机制,“我们村里年轻人回来了,在有米餐厅做服务员;年纪大的帮有米餐厅包括农场周边打工,一天100多元……预计2023年提供村民就业达数百人。”

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是翁雷均关注的重点。最近,他又把目光投到了林下空间。“石湖荡镇有17000亩林地,包括涵养林、公益林、开放林、苗圃等,多种结构、多种名称,涉及不同的主管部门。怎么利用好这些空间?我们还有不少政策上的限制。”翁雷均建议,相关部门可以联合牵头落实,就像此前规范民宿时建立部门联审机制一样,为推动林下空间合理开发、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提供政策保障。

招式二:妙用闲置资金

图说:联一村资料图

“我们用村集体资金投资了嘉定第一高楼!”说起乡村振兴新进展,市人大代表、嘉定区华亭镇规划建设办主任、联一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倪晓清颇有些兴奋。

前不久,联一村与华亭镇塔桥村、连俊村、双塘村“组团”置业——共同出资5132万元,在嘉定新城核心区保利国际广场购置整层办公物业,总产权面积约2082平方米。倪晓清说,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从嘉定新城未来发展规划来看,它投资前景十分可观,本身也有稳定的长期租约。“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我们联一村出资1800万左右。”倪晓清仔细算了一笔经济账,“这笔钱如果放在银行定存,每年能有约3%收益,现在能达到5%,保守增收2%。”

多出来的收益,自然要为老百姓增加福利。“我们初步设想,把这笔钱用在村里的‘一老一小’上。”倪晓清介绍,将用于老人就医保障,除医保外自费部分按比例报销;用于孩子读书奖学金,学校给一笔、村里也给一笔,金额1:1。“具体方案还在细化,也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我们希望春节前把这件事落实掉。”

在倪晓清看来,这是一条“乡村振兴”与“新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路,也是把村里长期“躺”在账上的资金利用起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少村账面上都有闲余资金,但没有好的项目去投资,村内又受制于发展空间有限。购买经营性房屋,是对资产的一种保值增值。”

联一村是上海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年9月,联一村启动“乡悦华亭”项目,采用宅基地平移归并等方式进行乡村振兴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同时试点全市首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模式,为后续公共管理和农民福利提供财力保障。

农民可以通过产业导入增加就业机会、利用闲置房间开展民宿经营,不断提高收入水平。“目前,我们村里老百姓最关注的还是乡悦华亭项目。一期187户已交付,二期194户预计今年10月份交房。余下还没有改造的,大家想加入项目的意愿很高。这就需要我们先做规划,算清土地账、经济账。”倪晓清透露,将在今年上半年做好可行性评估与相关规划,为项目持续推进做好准备。

招式三:发展特色产业

市人大代表、金山区金山卫镇星火村党总支书记奚明芳,在星火村工作了二十年,带领星火村从普通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最让她高兴的,莫过于村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她认为,要想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很重要,产业需带动,“想要在农田里搞点收入出来,没点特色怎么行啊?”

盘活就是盘活固定资产。奚明芳代表介绍,比如,村里原来有个废弃的奶牛场,是畜牧用地不能建房子。后来通过规划转性成了集体建设用地。村里正在将其打造成一个冷链项目,每年将增加几十万元收入。另外,村里把一些闲置资产改建后,作为套房出租给来沪人员,一年又可以增加几十万元收入。

“我们村去年10月份买了1000多平方米的商业用房,打算今年通过招商引资后出租。”奚明芳代表开始算起账来,村里招商引资每年收入在100万元左右,通过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引进一些注册性企业来增加税收,也能增加就业岗位。星火村目前大大小小的企业就有51家。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星火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特色产业,“合作社富起来,带动老百姓一起富起来,才能真正富起来。”她介绍,因为星火村土地分散,大片规模化种植是短板,只能寻求小而精的特色产业来带动。比如,利用稻田进行虾、蟹种养结合的绿色生态生产模式。还有种植金山优质瓜果,如黑晶西瓜、红美人等都受到消费者欢迎。

她表示,接下来计划把社会治理和产业发展融合起来。把老百姓宅前屋后的一些闲置地腾挪出来,种上经济果林,通过统一服务、统一指导、统一采摘。老百姓肯定吃不掉,剩下的让合作社统一收购管理,不仅增加了他们的收入,还有助于解决环境整治这一星火村的难点工作。当然,这些都是村级层面的,像农村产业,其实做起来还是小打小闹,如果真想做大,应该要打造村企联合,村社联合,村村联合。

在奚明芳代表看来,现在乡村振兴最大的瓶颈之一就是土地,村里多数是集体农业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很少。她建议,土地政策上能够有所调整。

招式四:转换生产模式

人口老龄化,是上海农业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难题。有经验的老农所剩不多,青年农业人口更少,因此较少依赖劳动力,集约化、高效化以及能够提供稳定供给的智慧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具有极大优势。

今年两会,龚继明、黄勇平等24位市政协委员联名在提案中建议,将智慧农业纳入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布局。建议通过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加大对智慧农业中“智慧”部分的研发,发动科学家就智慧农业核心的“智慧决策”所涉及的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攻关。

提案尤其强调鼓励扶持青年人才投入智慧农业,通过在高校中设立“智慧农业”相关专业,培育兼具高技术和农学专长的复合型人才,设立智慧农业专门研究机构,稳定专门人才。真正让农业“聪明”起来,成为越来越有奔头的产业,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尝到智慧农业的甜头。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高产、高效、低耗的智慧农业模式,产销对接的智能化是重中之重。当前,依然有不少经营主体对智能化认识不足,系统不兼容、产销数据不匹配,大数据应用程度低、数据资源汇聚难、信息共享机制缺乏等,使得基于农业全产业链的数据挖掘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足,就无法准确预判农产品的生产量和上市量,继而影响产销对接,实现增收也就无从谈起。

台盟上海市委对这一现状尤为关注,并建议通过规范和重视涉农数据的运用,实现产销数字化精准匹配。用好大数据中心平台,加强相关部门涉农数据的融合与系统兼容。为农业经营主体、经销商提供数据入口,双方发布真实供应量、需求量,使得供需精准匹配,大大降低供需错配带来的非必要周转和耗时。


提案还建议通过新技术新业态加快产业融合步伐,通过直播带货、一卡通消费电子券等举措,加快特色农产品生产与乡村旅游、农事体验、康养等产业融合,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智能化。

智慧农业是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的关键引擎,上海拥有全国最多的智慧型人才,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农机等领域都有雄厚基础,智慧农业凭借这些优势将能够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大布局的又一张新名片。

本报记者 杨洁 屠瑜 解敏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