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电动化浪潮推进,国内外各大主流车企相继发布了各自的电动化战略。车企主要聚焦哪些领域,未来五到十年的路线图如何?小编挑选部分有代表性的车企进行一一梳理。
国际代表性车企
大众集团:大象转身,纯电动与软件成为新利润来源
在全球各大主流车企中,德国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可谓声势最为浩大,不仅是因为其体量在全球汽车圈数一数二,也是因为其步伐相对激进。从今年3月的“电池日”,到7月发布的“2030战略”,大众集团似乎迫不及待地将其未来十年规划展现在世人面前。
销量方面,大众集团计划到2030年,将纯电动车份额提升至50%;到2040年,集团在全球主要市场的所有新售车辆将接近零排放;最迟到2050年,集团将实现碳中和。为此,大众集团将打造下一代机电一体化平台——SSP(可扩展系统平台),并到2030年在欧洲建设6座电池工厂,总产能高达240 GWh。
大众集团掌门人迪斯还做出预判:“未来汽车产业的利润和收入来源将从燃油车逐渐转向纯电动车,并在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转向软件和服务。”
丰田:炮轰纯电动,巨资研发新型电池
在大部分车企向着纯电动大步狂奔时,依然不紧不慢的丰田格外显眼。丰田同时布局混动、插混、纯电动、氢燃料电池路线,计划到2030年使得电动化车辆的年销量达到800万辆,其中200万辆为纯电动车和氢燃料电池车。这意味着,丰田电动化转型仍以混动为主。
近日,在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例会上,丰田章男与本田、雅马哈、五十铃等企业高管一同发出警告,认为日本政府推广纯电动车的目标不切实际,将对日本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而在去年年底,丰田章男发出过类似的声音,当时引发了很大热议。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丰田全盘否定纯电动,其将筹码压在电池技术革新,而不是推出多少新车上。不久前,丰田宣布到2030年前将在电池领域投资1.5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81亿元)。其中,1/3的资金用于研发新型锂离子电池,包括全固态电池。另外2/3用于扩产能,到2030年电池总产能将达到200GWh以上。
宝马集团:单车减排40%,强调循环经济
在各大跨国车企中,宝马集团的电动化战略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主要在于其对全生命周期减排,以及材料回收再循环的重视。
宝马集团预计,到2025年年底,将累计交付200万辆纯电动车,而这一数字到2030年将达到1000万辆,占集团总销量的50%。其不久前强调,到2030年将单车平均碳排放削减40%,其中供应链端降低20%、生产层面降低80%、使用阶段降低50%,力争2050年碳中和。
另外,宝马比较强调循环经济,车型设计从循环理念出发,减少稀土等稀有原材料的使用,并逐步将可回收和可再利用材料(如回收的钢材、塑料、铝材)的使用比例提高至50%。
通用:30款纯电车型,投资额增至350亿美元
在通用汽车CEO玛丽·博拉的领导下,通用汽车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不错,且早在美国总统拜登上台释放发展电动汽车的信号前,通用汽车已经做出了相关规划,之后又进一步强化。关于通用汽车2020~2025年间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金额,已经从最初规划的200亿美元一路递增至350亿美元。
按计划,到2025年底,通用将在全球推出30款纯电动车型,覆盖多个品牌和细分市场,实现全球电动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其中,中国市场首款基于Ultium平台打造的产品凯迪拉克LYRIQ智能纯电SUV将于2022年初上市。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已与迪拜签署协议,计划于2030年前投放4000辆Cruise Origin自动驾驶出租车。
雷诺-日产:分区而治,继续纯电动路线
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上,雷诺和日产是少有的从一开始就坚定走纯电动技术路线的车企,代表车型日产聆风、雷诺ZOE等都颇为畅销。至于同为联盟成员的三菱,则走插混路线,三菱欧蓝德PHEV在欧洲人气颇高。
戈恩事件后,雷诺和日产经过数年磨合,最终决定“分地盘”,日产聚焦日本、中国和北美,雷诺侧重欧洲、俄罗斯、南美和北非,三菱则押注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
日产计划在2030年代初期,实现核心市场(日本、中国、美国和欧洲)新车型100%的电动化。雷诺则提出到2025年推出24款新车,其中至少包括10款纯电动车。三菱依然主打插混,计划到2030年,使得混动及电动车辆占新车销量的50%。
小结:从跨国车企的电动化战略来看,不少企业提出在2040~2050年间实现碳中和,以此来确定相关的产品规划,重视全生命周期减排,且大多推出了专门的电动汽车模块化平台,并在电池、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领域加强筹备。
国内代表性车企
比亚迪:市值最高,新能源全领域覆盖
比亚迪在2021年迎来高光时刻,DM-i超级混动技术和刀片电池的应用,极大提升了销量,问鼎8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冠。受销量增长刺激,比亚迪的市值在8月突破7000亿元,成为国内市值最高的车企,且目前其在全球仅次于特斯拉、丰田和大众。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产品系列,涵盖七大常规领域和四大特殊领域(即“7+4”战略,其中“7”为私家车、出租车、城市公交、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4”为仓储、港口、机场、矿山专用车辆),实现全领域覆盖。比亚迪的动力电池除了自主供货之外,也正在逐步对外开放。
吉利:新能源失速,加速扩大朋友圈
吉利是国内一家市场关注度颇高的车企,早在2015年就发布“蓝色吉利行动”,加快从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不过,实际成果似乎并不如预期,2020年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32万辆,而包括混动和电动在内的车型销量仅为6.8万辆。
进入2021年,吉利加快了行动,基于SEA浩瀚架构联手百度造车;与富士康组建合资公司;与腾讯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展开合作;与法拉第未来(FF)官宣合作。另外,吉利还在和戴姆勒合作运营smart品牌,此前收购的路特斯有意在美国或香港上市,并计划2028年成为纯电动品牌。这些行动成效如何,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长城:首提碳中和,依托欧拉和沙龙品牌
长城汽车是国内首个公开提出碳中和时间表的车企。今年6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宣布,将在2045年实现碳中和,技术路线包括纯电动、氢能和混动。五年规划显示,到2025年,长城汽车销量将达到4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80%。
纯电动车方面,长城将依托欧拉和沙龙两大品牌。其中,欧拉的2023年全球产销目标为100万辆,而沙龙定位为高端智能纯电动品牌,首款产品将于2022年上市。混动也是减排重要手段,第二代“柠檬混动DHT”将于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也计划2023年推出。
广汽:埃安混改,新能源占自主品牌一半销量
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主力军是广汽埃安。今年前8个月,广汽埃安销量达到6.69万辆。广汽集团近期宣布推进广汽埃安混改,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未来广汽埃安还将择机上市。混改消息极大提升了广汽集团的股价。
另外,继长城汽车之后,广汽集团也公布了2025战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不久前公开表示,广汽集团计划在2025年实现整车销量达350万辆,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超25%。其中,自主品牌销量超100万辆,全面实现电动化,力争新能源车在自主品牌中的占比达到50%,新能源车搭载车联网比例达到100%。
上汽:自主合资双推进
上汽集团聚焦纯电动、插混和氢能三条技术路线。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去年公开表示:“计划在2025年前投放近百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近60款自主新能源车型。在百款车型中,插电混动产品不少于20款,氢燃料电池产品也有10款。”
合资新能源产品也在陆续投放。包括ID.4在内的大众、斯柯达品牌都有相关产品规划。另外,截至2025年,上汽通用在中国推出的新车型中新能源产品占比将超过40%,覆盖凯迪拉克、别克、雪佛兰三大品牌,并且这些新能源车型将100%实现国产。
小结:近年来国内车企在电动化方面独树一帜,但在碳中和布局方面仍缺乏中长期规划,而多家车企高管呼吁具体政策落地。与跨国车企相比,国内车企对于政策依赖相对更高。由于政策细则尚未出台,加上减碳成本和投入规模巨大,大部分国内车企仍处于技术转型的高投入期。(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