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优势外溢 欧洲汽车电动化释放潜力
中国汽车报 | 2021-09-24 17:13:23

日,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孚能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陆续披露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除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稳健增长带来的高收益之外,海外市场也成为其新的增长点。

海外市场业绩亮眼

根据财报,今年上半年,在新能源汽车逆势而上的发展态势下,多家动力电池上市公司均实现了营收、利润的双增长。从主要业绩构成来看,这些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强势增长,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发展的带动下,海外业务也突飞猛进,写下年中“成绩单”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中,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境外市场收入达到102亿元,同比增长355.45%,营收占比从去年的15.71%提升至23.14%;亿纬锂能海外营收以36亿元首度超过国内营收,同比增速高达3倍,营收占比提升至54.95%;国轩高科海外营收占比从2.36%提升至4.74%,实现翻番。孚能科技也在2021年半年报中透露,除因新冠肺炎疫情缓解的出货量显著增加外,给戴姆勒供货也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从毛利率来看,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海外市场毛利率均超过国内市场,后者海外市场毛利率达到44.51%,较国内业务高出26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在分析报告中指出,海外新能源汽车与储能的高景气发展,造就了主要电池企业出口大增。当前,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处于上升通道,动力电池缺口增大的背景下,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优势凸显,头部电池企业获得的海外定点项目逐步放量,业绩进入稳步兑现期。加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旺盛,国内电池企业开始陆续拿下海外储能项目供应合同。

对此,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今年1~7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中,中国贡献了七成,从全球装机量企业前十排名来看,中国企业占了5家,且大部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也在增长,这背后体现出的话语权毋庸置疑。

合作、扩产为扩张助力

据了解,尤其去年以来,在全球动力电池供货趋紧的背景下,国外车企牵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消息不断。今年,动力电池领域的中外合作案例就明显增多,继6月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续签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供货大单后,国轩高科与大众汽车签下动力电池开发及供货协议,吹响了进军海外的号角;蜂巢能源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160亿元的动力电池订单;远景动力与法国雷诺集团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获得了5年供应40~120GWh动力电池的订单……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海外“朋友圈”正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动力电池企业海外布局产能的步伐亦未停歇。据悉,为及时响应海外客户的需求,多家动力电池企业都在规划建立海外工厂。目前,宁德时代已在德国慕尼黑、法国巴黎、日本横滨、美国底特律等地设立子公司;远景动力全球化布局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地设有等地设有生产基地,建立了成熟的海外市场电池供应体系;国轩高科正在积极培育海外动力电池市场,通过收购博世位于德国哥廷根的工厂,打造其在欧洲的首个生产运营基地。

对此,蜂巢能源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随着欧洲电动汽车电池逐渐实现本土化生产,中国电池企业海外建厂是大势所趋。据介绍,蜂巢能源前期供货是从中国直接运往欧洲,未来在当地建设生产线是一个战略方向,同时还会建立研发和销售中心,让欧洲工厂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公司。目前,蜂巢能源在欧洲市场主要以订单拉动工厂建设,下一步将加快拓展与欧洲主流车企的业务合作,开拓更多的销售定点。

欧洲汽车电动化释放潜力

全球电动化进程加速推进,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增长。尤其在“双碳”目标下,欧洲多个国家均明确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并提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战略。未来,海外市场的快速增长或将为国内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沛动能。据中金公司测算,2025年欧美市场动力电池装机需求合计将达743GWh(预计出货量约930GWh),而目前其本土已规划动力产能约615GWh,未来仍有较大的缺口。

对于海外市场的发展前景,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表示,目前来看,中国和欧洲是全球汽车电动化的两个主要市场,随着欧洲主流车企宣布电动化时间表,未来当地市场依然有庞大的需求和体量。据他预计,2030年后,欧洲市场动力电池需求会进入“TWh时代”,但当地动力电池产能不足,因此欧洲一些车企与中国电池企业建立业务联系的需求十分强烈。

于清教认为,全球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调已定,顺势而为的企业才能迎来更好地发展,把握机遇才能在新一轮转型道路上收获更多红利,尤其今年以来,国际贸易受到疫情影响,若后期海外建厂形成成熟的产业链、就配套将大大降低企业运输成本,从而赢取市场布局先机。

蜂巢能源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道,作为中国电池企业,一定是先立足本土市场,把基本盘做好,进入欧洲市场也成为主流电池企业一项重要战略,有利于缓和国内市场的竞争。

利用优势也要应对好挑战

得益于多年来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培育,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优势逐渐显露。“我国动力电池企业‘出海’具有一定的产业先发、车辆验证、质量控制、量产成本、先进技术优势。”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表示,我国动力电池产业起步较早,依托国内汽车市场,各条技术路线的探索基本完成,主流企业的产品基本经过了多场景下的广泛验证,企业在质量控制、综合成本等方面已初具经验,在CTP、刀片电池、热管理等方面初具优势。

在王志坤看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反应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有较强的制造和成本优势,同时,年来在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方面的技术研发也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所以在海外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不过,随着欧洲动力电池产业加快发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力增强,未来挑战升维将为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演变带来新的变量。对此,王志坤认为,国内企业起步较早,原材料、设备、电芯、电池管理系统等产业链建设相对更为完善,短期来讲面临的冲击并不大。

于清教认同这一观点,他告诉记者,欧洲电池产业链等配套不完善,短期内动力电池及材料等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亚洲市场供应,这期间,拥有相对成熟的经验的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有望抢占先机。

不过,即便如此,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市场发展依然面临挑战。“首先,由于欧洲电池产业链不完备,所以前期主要材料都要从亚洲进口;其次,中国企业还面临欧洲现有环境和法规的挑战,包括电池生产的标准与国内存在一些差异;此外,与国内相比,欧洲电池行业的技术劳动力在数量、经验方面比较欠缺,成本会比国内相对高些。”蜂巢能源相关人士表示。

“无论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长远来看,企业布局的重心还是争取客户。目前来看,跨国车企已在加速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而比亚迪、长城、蔚来、小鹏、理想汽车等也加速新能源汽车出海。市场作为一个大的循环体,国内、海外市场都有可能是下一个战场。对电池厂而言,重要的是巩固市场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保障在新一轮竞争中不掉队。”于清教强调。(武新苗)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