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领域来说,“双减”无疑是2021年最热的话题。落实“双减”,让育人主阵地回归学校,让校内教学进一步提质增效,已成为业内普遍共识。1月8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多位来自教育界别的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围绕北京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缓解教师压力等方面,探讨“双减”下的育人问题。作为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双减”工作的后续和相应配套措施值得多方关注。
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丽:教育科技破解教育均衡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双减”背景之下,社会对北京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陈丽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基础教育的关键在于解决三个“卡脖子”问题。“一是我们如何在新的阶段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二是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三是怎么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对此,陈丽建议,破解“卡脖子”问题,要进一步建设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探索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的信息技术和教育供给侧改革。据悉,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隶属北京师范大学,创建初衷即是为满足北京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在具体实践上,北京市自2016年推出的中学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就是由该中心搭建。“主要是利用网络平台,让在线老师给学生做一对一辅导,同时给老师积分,挂钩职称评定或给予老师额外报酬。”陈丽在介绍时表示,“2016年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在通州试点,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都非常好,发展到今天,已经覆盖到全市范围。”
据陈丽透露,创新中心的一期建设已于2020年结束验收。“目前在‘双减’背景下,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个性化服务提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二轮建设还要继续做,我们将集中于用人工智能技术找到一些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方法。”
“从已有实践来看,我建议将教师开放型在线辅导计划的范围向高中扩充。”陈丽直言,高中并非义务教育阶段,可以探索建立由家长与政府共同分担费用的收费机制。“新实践方面,我建议加大研究投入,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诊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加大利用互联网空间,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灵活个性化的教育需要,培养未来所需人才,这是我们探索的方向。”陈丽表示。
市政协委员、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刘岩:发挥艺术教育作用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推出后,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业余时间明显增多,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刘岩向北京商报记者分享了自己对“双减”政策的体会。“关注政策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怎样将‘双减’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由此,刘岩希望能够在“双减”背景下,将艺术教育合理有效地安排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最近几年素质教育不断普及,中小学生的课余文化活动也越来越多,各种文艺门类都开展了进校园活动,但有些学校存在着‘一阵风’的现象,缺少持续性。”刘岩表示,文艺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积极情绪。“希望艺术活动进校园能持之以恒,给学生充分的艺术熏陶。”
据教育部要求,2022年各地要开足开齐开好体育美育课程。目前也有部分地区启动了美育进中考的改革试点。艺术类课程应如何考核?对此,刘岩建议不采取硬性的考核标准。“我不建议太过程式化地设置一些应试考核标准,这样可能会磨灭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变成机械式学习,违背艺术教育的初衷与本质。”刘岩表示,在对学生进行美育艺术类课程考核时,可以采用模糊化方式,考核学生的参与学时。
此外,加大对艺术公益教育的人才培养、为学生艺术展示提供多类平台也是刘岩在今年关注的重点。“让更多的艺术教育人才进入公立机构,一方面保证了艺术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也降低家长在艺术教育上的成本。”刘岩表示,下一步可以探索对民营艺术培训机构收费实行指导价或限价,解决艺术教育成本偏高问题,能让更多青少年有机会接受艺术教育。“课后服务中也可以多增加一些艺术类活动,给学生更多选择。”
市政协委员、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党总支书记刘飞:坚持绿色发展,缓解教师压力
“双减”之下学生回归学校,老师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无论是课后服务还是暑期托管,都活跃着老师们的身影。“‘双减’政策下,老师的工作节奏和方式都出现了一些变化,如何帮助老师适应,解决他们实际的生活问题值得关注。”刘飞坦言。
刘飞表示,为更好帮助教师调节身体和心理上的负担,下一步可对照《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清理督导、检查、评比、社会业务进校园以及相关报表、抽调教师等行为。“目前我们已经提出了像‘教师弹性上下班’这样的方式,去平衡老师的工作和生活。但在执行中,要考虑实际情况,确保既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能让老师弹性工作。”
目前,北京市课后服务正在积极开展过程中,针对这一情况,刘飞指出,在开展课后服务时,要注意协同发展。北京可以利用集团化办学优势,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通过统筹兼顾的方式,发挥每名教师的长处。如果教师在线下‘流动’有困难,可以通过线上方式传递,让教师的智力分享覆盖面更广,信息化也可以为‘双减’赋能。”
“社会的助力也不可或缺,我们有非常多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开展‘5+2’课后服务就要打开校门,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连接到社会。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可以让家长中或社会中的专业人员、名师大家、英雄模范等走上讲台,这既可以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也能缓解一定程度的教师压力。”刘飞谈道。
在刘飞看来,推进“双减”最重要的就是确保方向的科学。“我特别强调课后服务的绿色发展问题。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自然、自觉、自主、自律,促进学生、教师和谐共长。要从制度层面去保障师生的权益,通过‘双减’,助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帮助教师调节好身心,让老师能安心教书育人,学生能安心读书。”(记者 程铭劼 赵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