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哭了!锂电光伏又崩了,还能布局吗?
证券之星| 2022-01-07 17:09:04

2022年开年,A股市场连续下跌,去年风光无限的新能源遭遇“滑铁卢”。

今天,锂电光伏又崩了,盐湖提锂、光伏逆变器、锂电负极等概念持续大跌,500亿锂电大牛股永兴材料跌停,中矿资源、融捷股份、天齐锂业等均大幅下跌。

与此同时,新能源基金大跌又登上了热搜榜单,那么新能源还能买吗?

需求分歧

2021年的最后一天,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以及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称,2022年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到2023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这意味着国家补贴将于2023年正式退出新能源汽车领域。

补贴的退坡,这也意味着新能源车的成本压力将增大,而为了缓解这个压力,车企只能提价,这样一来,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就增加了。

仅就非公共交通领域而言,2021年续航在300km到400km区间的纯电动车可享受1.3万补贴;2022年退坡30%,也就是减少3900元补贴,补贴额为9100元。

消费者的购车成本增加,势必会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市场受此消息的影响一直处于调整之中。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补贴的退坡或是在预料之中的。

早在2016年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推广阶段之时,财政部等四部委就已经发文明确指出2020年以后新能源汽车有可能进入无补贴时代。

2002年政策并没有立刻终止,而是从2020年开始到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这也给车企留出了充分的时间。

虽然这个利空是预料之中的,但是对行业还是有不少影响的,市场主要是担心受此政策的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或达不到预期,才有了近期新能源相关概念股的回调。

原材料涨价

而在新能源车、储能等需求激增之下,动力电池的原材料价格也在不断的提价。

据悉,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的价格已突破了35万元/吨,而这一材料的价格在2021年12月下旬时还是25万元/吨,在2020年11月份仅为4万元/吨,也就是一年多时间涨了8倍多。

除了碳酸锂以外,还有氢氧化锂、电解液、稀有金属“钴”等多种锂原材料也大幅涨价。

虽然为了应对原材料的涨价,不少锂电池企业已发布“涨价函”或考虑涨价。但由于动力电池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实际上电池成本涨幅普遍在30~40%,但向下游的提价幅度不超过20%,原材料的涨价仍然无法传导至行业内的终端企业,不少中小型电池企业甚至面临“开工就亏损”的窘境。

还有不少龙头企业为了缓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积极的布局锂电资源。去年11月,锂电池生产企业宁德时代就和赣锋锂业在海外争夺加拿大千禧锂业公司。

虽然有些公司手握一些锂矿,但由于开采难度大、成本太高等原因,原材料价格仍不断上涨,大多数的电池厂商的毛利率,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或多或少的下滑。

有业内人士指出,电池厂商和整车厂的毛利预期将发生变化,业绩拐点很可能将出现在2022年上半年。

不过,伍德麦肯兹电池原材料研究主管Gavin Montgomery表示,锂价格不太可能像前几轮周期那样暴跌,未来几年将进入锂定价的新时代,因为需求增长将非常强劲。

估值较高

近期新能源股大幅遇挫,归根到底还是估值较高。此次回调之前,新能源板块的涨幅过大,新能源主题指数近三年来涨幅接近3倍,远远跑赢同期沪深300。

其中,宁德时代、比亚迪涨幅超过450%;隆基股份、恩捷股份涨幅接近400%;亿纬锂能、赣锋锂业、晶盛机电等涨幅超过300%;天赐材料涨幅超过8倍;阳光电源涨幅接近13倍;锦浪科技涨幅更是超过15倍。从当前看,这些个股的估值已相对较高。

虽然近期年报行情即将开启,这些个股的业绩也不会太差。但是股价看的是长远的预期,这些个股经历了此前的上涨,估值也相对过高,继续拔估值的空间不大,要提高估值,只能通过提高新能源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但花无百日红,这次的新能源行业可谓是:上游成本上升、中游压力大、下游需求或减少。在此背景下,板块内出现回调也属于正常。

光伏行业逻辑目前变数不大,反而上游原材料主动降价更有利于装机容量回升,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还能布局吗?

开年以来,新能源板块不仅未见“开门红”,还连续的杀跌。于是不少买了新能源基金的基民表示很受伤,“去年用了2个月时间被套住,今年只需要2天”。

甚至还有不少投资者回想到去年春节过后,白酒等抱团股瞬间瓦解,那么新能源板块后市会怎么样?

事实上,多家券商对于2022年新能源产业链相关行业依然看好,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等仍然将新能源列入推荐关注的行业。

除了券商看好以外,还有多名“顶流”基金经理表示长期看好新能源行业。

三年业绩亚军泰达宏利基金经理王鹏表示,虽然新能源车、光伏等成长板块有回调情况,但并不意味着成长板块行情的彻底终结,短期调整反而可能是不错的机会。

还有股票型基金的五年业绩冠军冯明远即将发行的新基金,侧重布局包含电子、新能源在内的高成长性行业。

不过,也有不少基金经理较为谨慎。赵诣表示,2021年拥抱新能源的公司,2022年需要开始逐步兑现利润和展现在新能源方面的真正实力,不可能再讲概念就提估值。

总得来说,伴随汽车行业电动化转型的脚步更加决绝,整个大盘所蕴藏的机会,只增不减。新能源车相关概念股“由绿转红”,也只是时间问题。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