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跌破3000点!杠杆资金连降两日,恶性循环何时终止?
证券之星| 2022-04-25 17:05:36

4月25日,A股市场全线走低。沪指收盘跌破3000点,重回“2”时代,创2020年6月中旬以来新低。深证指数大跌超6%,创业板指大跌超过5.5%。

绝大部分行业板块处于下跌之中,只有水利、建筑等少部分基建相关板块相对活跃。具体到个股上,两市飘红个股不足200只,近千股跌停或跌超10%,超1800只个股跌超9%。

与此同时,沪深两融数据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截至4月22日,两市融资余额单日减少数额创下年内第三高,连续第十二日下降,同时也是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降幅超百亿元。那么未来市场将会如何表现?

两融余额缩水

伴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沪深两融数据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数据显示,截至4月22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为16007.7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31.71亿元。

其中融资余额为15169.9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126.32亿元,单日减少数额创下年内第三高,连续第十二日下降,同时也是连续第二个交易日降幅超百亿元。

通常情况下,如果股票市场的融资余额逐步减少,就表示股票市场的买入股票额度和偿还融资额度的差额逐步下降发展,体现出市场投资者的市场买入情绪低迷,市场人气逐步减少向消极方向发展。

参考历史来看,两融余额10天以上连降次数并不多。其中,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1日,连降22天;2015年6月至7月极端行情时,两融余额一度连降14天;2017年1月10日至1月26日,两融余额连降13天。

梳理看来,两融余额连续下降期间,大盘大概率下跌。如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1日,两融余额连降22天,大盘的跌幅超过两成。

而在两融余额连续下降之后,市场走势不一。如2016年4月下旬两融余额8天连降后的5个交易日,大盘跌幅3.61%;而2015年7月两融余额7天连降后一周,大盘却上涨了8.43%。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股市中融资盘的平仓压力是股指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融资盘的平仓压力来自股指的下跌,而股指的下跌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大了融资盘的平仓压力。股市融资数据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恶性循环的图景。

当前融资额仍处高位

从趋势上看,两市融资余额自2021年9月15日触顶以来,随即走出趋势性下滑态势,截至4月22日,两市融资余额较高点已回落2413.65亿元,累计降幅达13.73%。

尽管与2021年9月时,两融余额持续7个交易日破1.9万亿的峰值相比,杠杆资金退潮迹象明显,但当前该数值仍与2015年4月初、7月初和2021年1月末相当,依旧处于较高水平。

图表 1 两市融资余额

数据来源:WIND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自4月1日以来,融资客对石油化工加持居首,数额达10.7亿元,并为煤炭、商贸零售和纺织服饰进行了小幅加仓,但数额均位于3亿元以下。

此外,本轮震荡中强平的情形并不多见,风险总体可控。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两融业务风险控制措施日趋规范化、市场化,相关监管细则的不断完善,投资者的风控意识有所提高,券商两融业务的事前风险防控也逐步完善。在市场出现结构性的流动性变化时,集中度的控制增强了账户的风险抵御能力。

对此,有相关业务人士认为,近期两融余额下滑与行情持续疲软有关,随着后续市场的逐步稳定,两融客户或许会有加仓动作,交易活跃度也有望迎来上扬。

机构:A股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对于后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维持磨底概率较大,目前观望气氛较重,机会以结构性为主。

中信证券发布研报称,以成交拥挤程度的结构特征判断,近期资金流出主要来自游资和散户,从估值、申赎和仓位判断,机构端资金调仓和减仓处于尾声,市场情绪已回落至2018年以来低点附近。主要指数的动态市盈率也已回落至2010年以来25%分位以下,其中主要蓝筹指数处于2018年以来10%分位以下,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当前指数中长期配置性价比凸显。

万和证券认为,当前市场的焦虑点仍在疫情对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方面,上海等地疫情的持续,对经济发展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近期政策发力稳市场预期信号强烈,后续可关注稳增长政策发力点,但短期受疫情扰动市场或仍将维持震荡态势。

国盛证券认为,市场在经历短线快速下杀后,回踩2020年7月以来的的箱体底部后,短线再次回踩3月低点,或能双底开启新一轮反弹,可积极跟踪市场资金关注度较高板块个股低吸机会。整体看,市场流动性总体稳定的基调下,在经历长期下跌后,市场估值已经进入长期持股的底部区域,短线关注疫情和外围市场对A股影响后的低吸机会。

操作策略上,国盛证券认为,需要继续重视确定性溢价。在宏微观形势没有出现根本性扭转前,我们在选股逻辑上继续推荐“红利+基本面预期改善”策略、“低估值低仓位+困境反转”策略。行业配置上建议继续重视三个确定性溢价:

(一)“三重压力”下稳增长政策的确定性;

(二)困境反转,远期业绩改善的确定性;

(三)中短期内供需错配的确定性。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标题图
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