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周刊 特约 | 陆彬
过去20年,投资回报率较高的可能是房地产相关的资产。从2019年开始,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加快,优质的公司也越来越多,居民资产在资本市场的加速配置。所以未来10年,如果把重心和精力花到资本市场,可能是一个顺水行舟的事情。站在当下,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压力,2022年稳字当头,我们对于未来流动性和宏观政策,可以给比较乐观的展望。另外,笔者一直用风险溢价来刻画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而当前的估值水平,又回归到了中枢的位置。所以不管是从估值还是从宏观和政策流动性的角度,明年A股市场的外部环境比今年会更加友好。
2022年重点关注保险和地产板块
2021年,笔者看好和重点布局的一些行业,比如新能源、周期股等,最终的表现都超出了最初预期。而过去几年的传统白马——消费和医药,今年由于估值、基本面等因素,出现大幅调整。
但在股市里,调整并不一定是坏事。经过2021年的调整,我觉得许多板块和行业已经充分消化了基本面和估值的风险,从“估值-盈利”投资体系来看,已经能够从中找到非常多的好公司。明年,在价值股板块我们重点关注保险和地产,同时积极关注大消费和医药板块的投资机会。
对于保险行业,我们做了“估值-盈利”测算,即使在相对中性和保守的假设下,其估值和长期隐含的符合回报也已经比较有吸引力了。虽然目前行业基本面可能还在偏左侧位置,但我认为已经值得去重点关注。对于房地产行业,尽管整体可能迎来一些调整,但房地产支柱行业的地位暂时不会改变。因此未来一两个季度,或许会看到一些配合“稳经济”而出台的积极的政策变化。
即使没有变化,当前的地产龙头公司未来3-5年的隐含回报率也是非常高的。我们参考了市场的悲观预期,假设未来行业需求从20万亿下滑到10万亿,但随着行业的出清,市场集中度有可能大幅提高,当前的行业龙头可能会拥有远高于当前的市场份额。因此当前的市场出清从长期来看,有望深刻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逐渐将行业转变成类似公用事业的盈利模式和行业结构。这一过程有望在2022年重构行业的估值中枢。而且等风险出清以后,市场对于房地产行业长远预期也会更加明确,行业的“恐慌性”估值才会回到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至于大消费和医药,作为历史上的长牛行业,需求和盈利增长都是相对稳定的,在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进程中,长期增长趋势不会改变。在充分消化估值风险和基本面风险后,已经有非常多具备吸引力的个股和细分行业。
新能源有望迎来一次系统性的估值提升
经历了连续两年上涨,现在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新能源贵不贵。我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新能源虽然不便宜,但是还不贵。过去两三年,新能源行业涨幅非常大,很多公司静态估值也比较高。但是如果站在当前看明年估值,可以看到过去两三年的涨幅仅仅反映了行业基本面翻天覆地的变化。
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同比增长都超过140%,零售渗透率已经从个位数上升到现在的接近20%。同时中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占比也历史性地降到50%以下,光伏和风电的装机容量都维持在每年30%以上的增速。所以,从当前角度来说,行业的动态估值和未来行业的成长空间与增速非常匹配。
例如从Wind提供的一致预期来看,虽然中信电力设备与新能源的TTM市盈率高达60倍,但考虑未来两年年均30%以上的业绩增速,2022年的预期估值就已经回落到40倍以下,2023年更是进一步回落到30倍附近。对于这样一个高增速高确定性的行业,这样的估值比较合理。
或许会有投资者问,新能源行业涨了这么多,会不会有回调呢?等整个行业充分调整之后再买入,是不是更好的机会?其实我也非常希望如此,但这种机会未来可能很难出现。目前新能源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
从现状看,发达国家基本都已经承诺在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也已经制定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而这一目标背后,必然离不开对于新能源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一板块的政策配套力度将会是空前的。过去那种困扰行业的政策波动未来或许很难看到。
同时,由于目前行业正处于从1到10的高速渗透阶段。市场空间、业绩增速等不但预期非常高,而且能见度同样非常高,这使得市场的预期和定价相对一致。只要行业不出现基本面较大风险,未来市场出现错误定价导致的低估机会较小。
因此,如果仍旧保留过去观念,或许会错过非常多机会。当前,我们会考虑略微放松对于新能源板块的估值容忍度,只要细分行业或者个股基本面好、具备比较高的隐含回报、估值相对合理,我们就会考虑关注或布局。
关注市场相对低估的投资机会
其实在成长股领域,除新能源以外,我们也在许多其他方向发现了投资机会,从自下而上的角度,比如高端装备、新材料、汽车电子、计算机等。尤其是汽车电子,我们是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找到的,现在市场也在提前反应明年的机会。
经过了一整年,大家可能感受到了A股的显著变化——风格越来越极致,同时风格切换也越来越快。这是由于市场的日趋成熟和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大家对于价值的发掘也都非常充分。只要是有价值的公司,市场往往会给予较高估值溢价。相反,则有可能给予较多折价。
面对这样的行情,可能需要大家平时多“折腾”。会不断地利用“估值-盈利”投资体系,去衡量全市场各类行业、各类公司的基本面和估值,从中筛选出一些被市场相对低估的潜在机会,然后再做深入地研究和挖掘。好在我们看好的一些成长性行业都拥有比较长的产业链。
就拿新能源来说,光新能源汽车就有下游整车、中游材料、上游资源等几个大的细分赛道。其中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出整车的电池设备、动力电芯、热管理、中游的电解液、隔膜、负极材料、上游的锂、钴等等不同的细分子行业。
而且所有产业链中的优质公司大都在A股上市,因此我们的选择空间非常丰富。无论是上、中、下游之间做轮动,还是捕捉一二三线龙头间的预期差,都能给我们提供非常多的结构性机会。因此,2022年笔者的投资主题词就是“价值回归,优质成长”。
(作者系汇丰晋信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本文已刊发于12月18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