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郑州银行作为城商行代表,一直以来服务大局,以实际行动呵护绿色家园。此次与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并肩,再次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注入更多“郑能量”。
行动起来!郑州银行与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宣示
10月15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承办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共同宣示,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郑州银行参与签署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以下简称“《宣示》”),未来将同全球银行业金融机构一起,继续积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具体来看,《宣示》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确立“生物多样性偏好”;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做好“生物多样性披露”;改善“生物多样性表现”;促进“生物多样性合作”。
在云南浪漫旅行的大象家族成为“网红”、国宝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等级……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正给全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但与此同时,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仍然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此次《宣示》的签署,将有助于银行业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更好地建设生态友好型银行,全球银行业及金融机构携手并肩,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支持力度,为建设地球生命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了更多金融力量。
生物多样性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郑州银行作为城商行代表,一直以来高站位服务大局,牢记初心,担当金融使命,此次共同签署《宣示》,也是郑州银行再次以实际行动用心呵护绿水青山。郑州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郑州银行将一如既往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多融资支持、注入更多“郑能量”。
服务大局!郑州银行用心融入生态保护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已成为全球共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恢复等工作中,被给予更多期望。
作为生于黄河核心区域的金融机构,郑州银行在生态保护中一直秉承金融担当,聚焦国家战略,将自身发展深入融入省市发展大局,践行金融责任。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沿黄九省(区)和我国北方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郑州银行更是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力配置自身金融资源,深度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郑州银行董事长王天宇提出了《关于提升金融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主要包括构建沿黄九省(区)之间的金融合作机制、合作设立各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产业基金、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的金融服务功能等内容,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沿黄区域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职责和神圣使命,也为地方金融机构经营发展提供了机遇。
金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血液和润滑剂,是统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创新和整体脱贫等发展目标的重要支撑。郑州银行深知责任重大,深度思考自己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角色担当,在实际行动中更是倾尽全力,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黄河生态保护上,郑州银行树牢“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主动参与,为黄河地标性建设行动“从桃花峪到惠济湿地公园”积极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在加大融资倾斜的同时,该行还充分运用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性收益收费权融资、项目融资贷款,有效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融资中的难点和瓶颈问题。截至目前,该行在黄河水污染处理、生态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贷款余额已近10亿元。
在融资支持上,围绕黄河流域治理,该行加强融资支持,积极对接黄河滩区建设项目,为项目负责单位提供包含项目前期资本金投放、拆迁补偿资金、建设期资金持续投入等综合金融服务,助力黄河流域治理加速度、出实效。
在推动沿黄地区文化繁荣兴盛中,郑州银行积极参与区域历史文化片区、生态旅游项目和民生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持续巩固城市环境治理成果,助力构建郑州特色风貌,打造文化宝地、旅游胜地和华夏文明高地。持续提升文化金融支撑,拓宽文化企业投融资渠道;截至2021年3月末,郑州银行风景区管理、旅游饭店、文化艺术创作等行业企业贷款余额31.5亿元,其中,为郑州黄河文化公园服务中心发放贷款5000万元,为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亿元。
在助力沿黄地区乡村振兴方面,郑州银行通过加大融资下沉力度,激发服务“三农”新动能。一是抓硬件布局,其紧盯“三农”需求,打造精品村镇银行,更好地支农支小,缓解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金融服务薄弱问题;二是抓融资服务,让更多金融“活水”向“三农”相关产业输送,加大融资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在农林牧渔业及农机制造、农药化肥制造等行业的贷款余额超过40亿元。
全力以赴!更多“郑能量”立体护航绿色家园
“截至目前,中国绿色贷款余额接近14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规模接近1万亿元,均位居世界前列。”10月20日,在2021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分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在绿色与低碳发展中的作用,是最早发展绿色金融的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GDP突破100万亿元,单位GDP能耗持续下降,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较2019年提高1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在应对疫情期间,仍然坚持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绿色金融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复苏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绿色金融一直是新形势下的关键词。“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提出构建包括绿色金融标准、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激励机制、产品创新体系、国际合作在内的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当前,绿色金融逐步实现从蓝图到实践的跨越,作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加速器作用进一步凸显。
郑州银行顺应大势,在工作轨迹中持续加码绿色金融,向生态环境产业配置金融资源、释放金融活水,持续压缩“两高一剩”行业金融资源占用,将绿色信贷资源向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低资源消耗的行业企业倾斜,截至2020年末,绿色信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9.94%,为呵护风清日和的地球家园写下生动注脚。
自2014年起,郑州银行便开始探索绿色金融,前期的架构调整和制度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发展成效显著。
2019年,郑州银行就成功发行20 亿元绿色金融债,累计发行绿色金融债券50亿元,是河南省绿色金融债存量规模最高的城商行。该项债券募集资金全部投向清洁交通、节能、生态保护等《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中的五大类绿色产业。
2021年3月18日,由国家开发银行发行、郑州银行参与承销的国内首单“碳中和”专题绿色金融债券成功发行。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为200亿元,是目前全市场发行金额最大的专项用于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绿色债券。
此次债券募集资金将用于风电、光伏等碳减排项目,有效推进可再生能源替代,电力体制深化改革,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15家承销商之一,郑州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再次以实际行动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的重要指示。
与此同时,更多创新被付诸实践,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信贷转型、培育绿色产业。
绿色制造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尤其是企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时期,更需要创新服务和新金融模式的支撑。
2020年,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大河财立方和郑州银行联合推出“发展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制造——2020河南绿色工厂产融对接直通车”活动。三个月时间里,活动共走访15个省辖市、40家国家级及省级绿色工厂,涉及建材、装备制造、食品、电子电器、医药、钢铁、汽车等行业领域,并以《2020河南绿色工厂白皮书》的形式,首次全面展现河南绿色工厂推广成果,助推河南绿色制造转型升级。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本次绿色工厂产融对接直通车活动,郑州银行累计授信3.35亿元,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绿色工厂的融资难题,后续更多授信和延伸金融服务得到有序推进。“郑银媒”联手共同助力河南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高效搭建绿色信贷与绿色制造的“绿色通道”。
在贯彻绿色理念中,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郑州银行严于律己,将“绿色理念”深植于企业,从一滴水、一度电的节约做起,促进节能减排,呼吁低碳经济,采取多项节能减排措施,总温室气体排放量较上年减少196.94吨。
从内部到外部,从大局到细节,从战略到实践……郑州银行恪守初心,坚守定位,埋头苦干,用心程度可见。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银行业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2021年也是郑州银行新五年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以“高质量发展”为主要战略脉络,继续坚持打造“商贸物流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家、精品市民银行”三大战略重点,并立足国家战略,扛起使命,勇担重任,紧紧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黄河战略和郑州市“两化五强”发展目标,全力以金融活水呵护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