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破发潮面面观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11-01 12:27:37

红周刊 特约 | 胡东辉

最近一些天来,高价发行的注册制新股接连破发,不仅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并且破发幅度达27%之巨,拖累一些上市初期勉强未破发的新股也开始破发,次新股板块成为领跌板块。新股破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发行价太高,动辄70、80元甚至100元以上的发行价,投资者不买账,破发势所必然。

何谓发行价高?这是一个见仁见智永远存在争议的问题,因为发行价是高是低不能单看绝对价的高低,还要看市盈率,当然流通盘的大小也有重要影响。对于询价机构来说,他们不会承认发行价定高了,但事实胜于雄辩,破发本身说明了一切。除了发行价太高,还有其他各种原因,一起促成了新股破发潮的到来。

抱团压价并行高价发行

今年的IPO悄然成为A股史上发行新股最多的年份之一,截至10月14日,已上市新股创纪录达到376家。从历史数据来看,新股上市数量最多的年份是2017年,上市新股达438只,今年有望挑战这一纪录。年内已上市新股募集资金总额高达3786亿元,创历史新高。如此高的IPO速度似乎并没有引发市场各方的过多关注,市场承受力增强了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大家已经麻木了。但消化这些新股必然是要付出代价的,投资者期待的牛市屡屡落空,这就是市场给出的答案。

IPO高速发行,一度催生了询价机构“抱团压价”现象。尽管那些自我感觉被低估的IPO公司啧有怨言,但没有谁因此选择不上市,可见所谓低估,那只是横向比较后的感觉,自己公司的股票究竟值多少钱,他们心中还是有数的。

抱团压价的另一端,就是高价发行。询价机构根据自己的老经验,给予一些具有市场热门概念、盈利状况看上去不错并且流通盘小的新股很高的估值。对此大家不以为有什么不妥,反而根据超高发行价认定这是大肉签,断言谁中签谁发财。一开始似乎是这么回事,但到后面就反其道而行之了,发行价越高,破发的可能性越大,甚至开盘即破发,并朝着深度破发的方向发展。

新股业绩越好越不相信

IPO高速发行,浑水摸鱼者觉得有机可乘,试图也来分一杯羹,但铩羽而归者也是数量惊人。截至10月14日,今年已有205家企业终止A股IPO,远超去年全年,其中183家为主动撤回申请,占比达89.27%,只有少数是上会被否的。不过有部分企业在撤回材料后,又很快重新启动了新一轮上市辅导,其中已有公司重新申报IPO并获得受理。这么宽松的上市通道,竟然有这么多的企业心虚撤回材料,可见浑水摸鱼者之多。闯关者前赴后继,络绎不绝。如果这些企业都上市了,这对A股市场意味着什么?

新股破发潮与此其实也是密切相关的,因为有很多投资者对上市新股光鲜靓丽的业绩将信将疑。一般而言,新股业绩越好,发行价也越高。从发行市盈率的角度看,100元的发行价与3元的发行价相比,并不能直接得出结论说100元的发行价高了,而3元的发行价就一定是低了。现在的问题是,很多投资者不相信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业绩越好越不相信,倒是相信3元发行价的新股业绩是真实的。这样100元的股票不敢买,3元的股票就敢买,结果就是高价新股容易破发,低价新股则不易破发,至少不会深度破发。

逢新必申购的惯性依旧

新股破发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破发的新股仍然还是少数,说明新股仍然不愁发不出去。破发的新股集中在高价股上,说明主要是因为发行价太高。过去大家不觉得高,有的新股上市开盘就在500元以上,有的甚至直奔千元而去。显而易见,在投资者盲目亢奋时,是人有多大胆,股有多高价,一旦投资者冷静下来,就难以为继了。投资者已经见过很多原来业绩很好的新股,上市以后业绩一年不如一年,吃过追捧高价股的亏。但投资者都很健忘,还会跳进同一条河流。

投资者多年的习惯已经养成了,凡有新股发行必然会去申购,认为凡是需要摇号才能买到的,都属于机会难得,不会放弃,这是人性的弱点造成的。同样一只股票,网上申购中签率低于1%,大家争着买,一旦上市后破发,就很少有人敢买了。可见人人争相申购新股,并不是真的看好新股,而是看好挣钱的机会。新股上市后无论涨跌都要抛,破发了更要抛。且看新股上市即破发27%的幅度,熊市也不会亏得这么快,但投资者几乎没得选,谁中签谁倒霉,所以这是灾难性的。申购的时候盼中签,上市破发后庆幸没中签,转身又去申购新股了,这就是大多数投资者的现状。

(本文已刊发于10月30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