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美妆走入街头巷尾 国货设计师品牌异军突起
北京商报| 2021-10-29 10:07:38

曾经被国外知名品牌牢牢锁死的商场主力店位置,不知不觉中早就易了主,换成了兼具中国风与国际潮流的国货品牌,后者正以迅猛的姿态遍地开花。北京商报记者连续走访时发现,国贸、三里屯、崇文门等商圈的醒目位置更为高频次地出现着国货品牌,与周遭的国际大牌同场竞技。国货品牌不再是舞台边缘的配角,而是昂起头自信地站在了舞台中心翩翩起舞。

在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大背景下,本土品牌焕发生机,国际品牌首店也在势如破竹般融入,二者交相呼应、和谐共存。在国内逐渐站稳脚跟的国货们,也不负众望,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向世界讲述着东方故事……

占据C位国货美妆走入街头巷尾

国货美妆的新浪潮正在悄然改变着北京这座城市。一年前的春天,完美日记北京首店占据了中关村领展购物中心的“C位”,“踢走了”韩国美妆品牌“伊蒂之屋”。

似乎一夜之间,国货美妆的春天来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完美日记就在北京开出了三家线下实体店。而同样小有名气的橘朵,也在龙湖长楹天街开出了北京首家线下实体店。

国货的触角远不止于此。就在几天,在品牌琳琅满目的屈臣氏里,COLORKEY这样的新锐国货品牌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国货在屈臣氏卖得不比大牌差,还有的消费者是专门来买国货的。”北京朝阳大悦城屈臣氏销售人员介绍道。

曾经吃土也要买大牌的北京年轻人们,也成了国货美妆店铺的常客。“原来逛街买化妆品的选择很单一,基本都是香奈儿、Dior这种国外品牌,国货以前在我眼里就是爷爷奶奶才会用的雪花膏。”“90后”女生小张笑着说。“但是现在的变化天翻地覆,国货美妆不论是店面形象,还是产品质量,都给了我选择的理由。”

在国货逐渐取代国外大牌的背后,不仅有中国企业一砖一石的不懈努力,更有消费观念的转变。“买贵的不如买适合自己的。选择多了才能有更多的对比。”小张表示。在北京这座国际化的城市中,化妆品的选择的确越来越多了,除了单一的品牌店,各类涵盖多个国货美妆产品的集合店也开始随处可见。

集结了众多国货产品的美妆集合店THECOLORIST调色师,在2020年落地北京。同年,美妆集合店WOWCOLOUR带着130多个彩妆品牌入驻了北京国瑞中心,品牌矩阵以COLORKEY、VNK、JudyColorLab等高价比国货彩妆品牌为主,占比达到70%。WOWCOLOUR首席执行官杨阳曾表达对品牌未来发展的信心:“未来WOWCOLOUR预计将占据80%市场份额,2021年将开张1000家店。”

以国货彩妆为主力军的美妆集合店的蓬勃发展,也正是彩妆界时代更替的有力印证。

厚积薄发国货设计师品牌异军突起

“不必盲从大牌,国货也有精品”,在第三次国货浪潮的推动下,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彩妆中,本土设计师品牌也在竞争激烈的时尚行业中,逐渐显露头角。

实际上,中国消费者见证了不少外资品牌的黄金时代,他们也曾在中国带着对未来的畅想走向扩张之路,但最终没能顺应甚至抵抗住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变革。早在今年1月,ZARA母公司Inditex就确定将关闭旗下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三个品牌在中国的所有实体门店;英国高街品牌TOPSHOP和NewLook在2018年宣布撤出中国……

国际知名快时尚品牌节节败退的同时,是国产服装品牌的步步紧逼。今年7月,国潮品牌BEASTER开启必“京”之路,首店落户朝阳大悦城;本土运动服装品牌MAIAACTIVE玛娅华北首店、RANDOMEVENT北京首店相继入驻北京三里屯;国潮J.Cricket全国首家精品概念店落地北京SKP……

服饰首店的接连进军,也折射出北京消费市场的日新月异。“尤其是半年来,消费者对国货的喜爱程度在上升。一年内我们品牌已经在北京开出了3家实体店,销售情况都还比较乐观。”MAIAACTIVE玛娅品牌相关负责人印证了这样的现象。

年来国货的崛起,实际上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国货品牌们的厚积薄发、辛苦耕耘。”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认为,“年轻一代的文化自信,中产阶级的壮大,都给本土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更优渥的土壤。”

同时,本土品牌首店的接连落地,也离不开政策的价加扶持。北京市商务局7月出台的《关于2021年度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项目申报指南的补充通知》中指出,优先对服装鞋帽类首店给予资金支持;本土品牌企业在京开设首店,最高可获得200万元资金支持等。

一家开在北京,只卖国内设计师品牌的集成店负责人坦言,“数年前,国内设计师品牌是很边缘化的存在,南北方差异也很大,北方发展势头弱。但现在不论是北京政策的扶持,还是消费观念的转变,都让本土设计师们看到了前路的光明”。

国际化浪潮汹涌国货们不甘示

一到暮色降临就人潮汹涌的三里屯北街西侧,来自日本的小众设计师品牌UnitedTokyo全国首店显得格外醒目。2021年上半年,87家首店落地三里屯商圈,国贸CBD商圈则吸引了国际品牌首店27家。

面对国际化品牌的到来,国内本土品牌表现出的则是来自东方的自信。“我们在制作工艺上并不比国外品牌差,但是相比之下价比会更高,所以并不担忧国外品牌的到来,年来品牌销量也是向好的。”MAIA玛娅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

国内现代轻奢品牌YI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外的品牌进入北京后,实际上也会刺激到国内的消费,对于北京整体消费环境还是有利的”。

北京是首批进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城市,有很强的的辐射带动效应,也已成为国外小众品牌竞相进入的首选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教授刘慧表示,“国外小众品牌和本土品牌更像是互补关系,定位不同,对本土品牌是良竞争。本土品牌可以利用中国制造的大国优势,提供多样化、个化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也指出,“国外品牌的入驻对于整个商业氛围来说,是在与国内品牌相互促进、提高的,也会形成品牌集群的效应,在各商圈,不仅有本土品牌,也有境外的小众品牌,有利于形成区域差异化,也能够提升消费者的逛街体验乐趣”。

本土品牌就这样在北京这样国际化的氛围中,不断成长着,憧憬着,也正在逐步向世界传递着东方美学。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在2020秋冬纽约时装周上,配合《本草纲目》的设计主题,打造了走秀联名妆容;还有国外消费者为了买国货彩妆找起了中国代购……

开拓海外市场也同样在国内服装品牌YI的规划中,“我们未来也计划开拓海外市场,因为YI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东方文化和西方精致工艺的品牌。但还是会先专注于中国市场,等真正成熟了再走向世界”。

“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国际小众品牌,都是符合北京整体消费环境的。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不会只有头部品牌,而应呈现金字塔的格局,下面还有众多碎片化的小体量品牌。这样才能支撑起整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荆林波表示。(记者 赵述评 蔺雨葳)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