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双11”还有半个多月,天猫已开启预售活动。紧接着,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快手、抖音等纷纷跟进,“双11”迎来第13年的消费狂欢。各大平台为吸引消费者“野性下单”,依然套路不断。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双11”网购消费预警,提醒消费者谨防各类陷阱,避免被坑。
平台预售需警惕
“预付30元定金当100元花”“超低价好货定金开抢”……记者打开市民常用的购物平台看到,不少大品牌专卖店已开通“双11”预付订购通道,能膨胀数倍的定金十分吸引人。
记者获悉,如今各大电商平台玩法不断升级,一些商家通过预付定金直减的活动,吸引消费者提前支付定金。如未支付尾款,则定金不退。一些消费者对此了解不足,因而购物节常常伴随着定金纠纷。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马恺浓律师表示,预售通常需分两笔付款,即头款和尾款。很多商家标注,如不支付尾款,则已支付的头款拒不返还,这有可能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果平台内经营者无任何损失,其已收到的头款可能构成不当得利,消费者可要求返还。
此外,需要提醒商家注意的是,工商行政部门曾在《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网络集中促销组织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针对商家玩弄“订金不退”和“定金不退”的文字游戏,国家工商总局网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订金改为定金、提出“此定金非彼订金,不予退还”的条款,属于商家打擦边球,“定金不退”仍属霸王条款,将依照《合同违法行为监督处理办法》进行查处。因此,若商家如果规定“定金不退”的条款,将可能遭受行政处罚。
直播带货槽点多
直播带货如今成了最火热的购物渠道,“双11”更被商家和主播视为必争之地。然而在火热现象的背后,直播购物翻车事件频频发生,货不对板、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商品性能被夸大等,成为消费者投诉维权较多的问题。
对此,马恺浓律师表示,直播购物的最大优势是有主播现场讲解商品,增强了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进而更加信任商品或服务,增强购物欲望。但由于直播的即时性,可能出现直播的广告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符、消费者实际收到的货物与主播讲解的货物货不对品等情况。此外,直播购物还涉及退换货难、售后不及时等情况。消费者应理智甄别,不要冲动消费。购物前查看一下店铺的评分和商品的评价,能最大限度避免被“坑”。
摸清玩法和套路
活动之所以吸引消费者,往往是其展示的价格让消费者觉得物美价廉,甚至能“薅到羊毛”。但往往事实不如人所愿,消费者以为的“薅羊毛”,在商家眼里却是在“割韭菜”。
市民张女士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购物网站上看到有的商品特别划算,比如这两天就有品牌生鲜满99元减40元的活动。我买了几样,一结账却发现根本没享受到多少满减福利,参加满减活动的只有一款鱼,其他商品有的满99元减10元、有的满199元减20元,凑在一起也没法享受优惠。”
马恺浓律师表示,根据货物的性质,不同种类货品可使用的满减优惠不同,可能存在“300-30”“200-20”等多种满减优惠,且各类优惠分别计量,不能互通。消费者应在网购时注意平台的优惠种类及平台优惠可否与商家优惠及其他种类优惠共同使用,尽最大可能维护自身权益。(记者 郑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