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美国景顺投资刘徽:A股指数长期不涨局面将改变,在科技等三大方向谋求超额收益)
红周刊 记者 | 齐永超
“A股的周期性会逐渐减弱。”这是景顺刘徽对A股市场未来的判断。作为外资,景顺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产业优势和资本市场生态完善等方面特点,布局中国科技、新能源和医药等领域。
在美国景顺投资高级基金经理刘徽看来,A股市场的周期性正在弱化,指数长期不涨的情况也将过去。更重要的是,当前A股市场各方面的条件都是积极的,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资机会。在接受《红周刊》记者专访时,他指出,A股的科技、新能源、医药等行业将会创造更多的超额收益。
中国科技、产业链优势在增强
指数长期不涨格局正在过去
《红周刊》:相较于海外主要市场,外资关注A股市场的哪些新特点?
刘徽:从外资的角度来看,首先,我们看到一些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中,一些主动型的管理基金已经很难获取跑赢大市的超额收益。但在A股的市场当中并非如此。我们从最近5~10年的业绩数据来看,中国的公募基金的平均业绩,是远远强于市场的整体表现的。所以A股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大的而且持续的超额收益,是吸引外资最重要的因素。其次,由于A股存在大量中小投资者,有足够的市场流动性,相较港股来讲,即便一些中小市值的股票也会存在较好的流动性。第三,A股新的上市公司在不断扩容,从目前4000余只股票数量来看,市场的广度是足够的,对外资的多元化配置提供了众多机会。
《红周刊》:目前中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主要有哪些?
刘徽: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依然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在不断凸显——中国每年有900万的大学毕业生,得益于此,中国在AI、大数据、5G等先进领域都具备了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在EV(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领域,中国都在弯道超车,并在全球处于领跑梯队。
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具有强势的科技实力,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经济结构不断转型,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从最新的出口数据来看,机电、医疗设备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据最大比重。另外,与其他新兴国家相比,中国具备更加完备的产业链优势。之前一些外资企业将产业链从中国移出,转移到印度、东南亚等国家。但在包括产能、物流等诸多方面,中国的产业链优势仍然较为明显。
《红周刊》:但最近十多年,A股与美股走出了不同的趋势,能谈一谈原因吗?
刘徽:与多年以前相比,A股的市场指数仍然在3000点左右震荡,但美股却是不断创新高。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有两个因素是最重要的。第一与经济结构有关。美股之所以出现持续的长牛行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消费驱动,由于消费属性的稳定性,消费驱动经济使得美股具备了相对稳健的持续表现。对于中国而言,以前更多是投资驱动,随着向消费驱动转型,未来A股中的消费驱动因素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二就是财富的构成差异。美国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金融资产,地产占比较低。而中国恰恰相反,地产资产占据最大比重,然后是银行理财产品,金融资产中股票配置占比则非常低。目前中国的资产也在由理财产品和地产向股票转移,在这个过程中,A股的周期性也会逐渐减弱。
科技关注高端、新能源注重上游
创新药布局良好药企受集采影响弱化
《红周刊》:在您看来,A股超额回报主要聚焦在哪些领域?
刘徽:从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政策导向等方面来看,我认为,应主要聚焦在科技、新能源、医药等新兴领域,中国会涌现出一批优质的头部公司。因为传统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相对确定,最多是一些商业模式的改变,除此之外,很难再出现大的改变。
《红周刊》:科技、新能源等赛道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刘徽:是的,中国的科技互联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一些与反垄断相关的科技互联网公司。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科技领域,单纯依靠资金、品牌等实力实现“赢家通吃”、缺少创新型价值的公司模式将不再受到市场欢迎。但我们对于中国的科技赛道依旧十分看重。我们的侧重会聚焦在硬科技领域,尤其是一些比如在3C产品(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电子器件领域具备较大出口潜力,由此能进一步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公司。此外,被“卡脖子”的上游高端芯片领域,这个领域的国产替代空间仍旧十分巨大,而中国未来提升科技创新实力,高端科技领域是最关键的一环。
对于新能源领域,我们会重点关注产业链上游环节。以新能源汽车来看,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能在上游电池、电控、智能化等领域具备多项整合能力的车企。
光伏也是类似的逻辑。我们对光伏产业链的关注逻辑也同样聚焦在上游供应链,比如上游材料端,具备较高转换效率的光伏电池等。相对而言,下游的光伏电站等市场由于门槛相对较低,多处于相对分散的市场,行业格局并不清晰。
《红周刊》:您目前掌管一只面向海外投资者的中国医疗基金。对于大医药板块,您的主要的配置逻辑是怎样的?
刘徽:首先,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是支撑未来医药板块最大的催化剂,从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来看,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趋势。
其次,中国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增加,对价格更高、效用更好的创新药需求也在提升。因为中国的消费能力在提升,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金,一些大城市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两、三万美金,在这个阶段,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会大幅提升。
第三,中国在CXO(医药研发外包)、医疗器械等领域本身具备较大优势。在CXO领域,首先得益于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中国每年900万的大学生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生物化学方面的优质人才。此外,从临床角度来看,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临床成本也具有一定优势。在医疗器械领域,得益于中国电子领域的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中国在医疗设备的制造端领域具有远低于海外竞争对手的成本。所以我们看到在进口替代过程中,中国的中低端医疗设备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现在也在开始打入一些高端设备。由于具备价格优势,出口到海外也同样具备了更大的竞争力。
第四,资本市场的政策支持。无论A股或港股,都在推出医药产业的支持政策。比如A股科创板,允许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上市融资,为一些初创型的企业提供大量资本支持。
《红周刊》:医药集采范围在进一步扩展,如何看待这种影响?
刘徽:集采范围不断扩大是不可避免的。医药集采导致的医药大幅度降价,动辄下降70%、80%,但集采对生产商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因为中国的医疗器械、仿制药,中间环节占据了很大的价格空间,中间商会承受较大一部分降价压力。所以,医药领域的营销体系会逐渐扁平化,中间环节会不断被压制。对于在创新药方面有良好布局的药企,集采的影响未来会越来越小。
“买入持有策略”具有长期有效性
重点关注企业四大能力
《红周刊》:您投资A股时,持股周期是怎样的?A股市场的较大波动会给你们造成困扰吗?
刘徽:整体来讲,我们的持股周期是相对偏长的,对一只个股的持股周期平均在两年左右,A股虽然目前的中小投资者占比较高,但我们认为买入持有策略从长期的角度来讲是有效的,反而短期的频繁交易已经很难赚到超额收益了。有些机构对于基金经理的考核更偏中短期,短期的波动会对他们造成很大困扰。但是我们并不存在这种问题,因为我们的绩效考评更偏长期,所以A股的较大的波动率也在我们的可应对范围内,整体影响并不大。
《红周刊》:您的投资组合强调“买入并持有”,有“买企业股权”的意思,您的投资思路是怎样的?
刘徽:我们的投资思路主要基于我们的投资框架,我们主要关注四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高管的管理能力。第三,企业长期产生现金流的能力。第四,企业的合理估值水平。但我们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企业的观察也会存在不同的侧重。
比如企业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我们甄别一家企业是否是一家高质量的企业发展模式,持续创造现金流的能力是核心的考量要素。而对于一些具有高成长的新兴行业,我们也会给与区别观察,并不会因为短期没有创造现金流而按下否定键,比如新药研发,短期难以创造现金流,但在未来新药上市后就会产生强大的现金流。
(注:景顺投资是一家独立的全球投资管理公司,全球管理资产总值达15000亿美元,其中中国资产达1450亿美元,为120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本文已刊发于10月16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嘉宾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