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邻居来稿选登4|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新民晚报| 2022-04-13 10:58:42

疫情期间大家都开始叫门牌号码,巍65号是我今天想说的好心人。


认识他是因为我在互助群里问了一声“谁家有多的生抽?”他立马在群里回我:“我家有,等一下做核酸我给你带下去。”

做好核酸后,我们约在了小区的一个垃圾站点附近,我看到一个男人,戴着鸭舌帽,穿着简易版隔离服,雨衣,手里拿着一桶生抽。他让我站在原地,把生抽放在地上,后退,挥挥手示意我去拿。拿到生抽后,我朝着他大喊:“谢谢你啊。”他说:“回去记得消毒。”
 这桶生抽的重量我到现在都还记得,1.5升。
后来,我看到他转载了一条朋友圈:“宝山区致退役军人的一封信。”原来,他之前当过兵。

有一天晚上,23点了,本该傍晚到的物资却因为物流问题延迟到了晚上,深夜志愿者都已经休息。团长无助地在群里问,有没有好心男士没睡觉,能帮忙卸货。我又看到了他在群里的发言:“本来准备睡了,但现在起来了。”那天,我也下去帮忙一起分发菜品。我看见保安问他:“喔唷,你又来啦?”他说:“这不是恰好看到了,就来帮忙了。”醒来的第二天,每一户团的东西都被他分发完毕,他把自己的抗自测条发在群里,打趣地说:“阴性,大家放心,但别忘了消毒啊。”


四月开始,核酸一轮接着一轮,由于本小区老龄化程度比较高,如何让老年人能顺利做上核酸变成了难题,而志愿者人手紧缺,上岗也需要培训。那天,巍65号在群里发了张自拍,是他穿着白色防护服的照片,他说:“终于得到组织的认可了。”这位好心人,也终于成为了”官方“一份子。他在小区里给老年人们,刷身份证,截取核酸码,引导大家做完核酸不要逗留。这一天结束,虽然志愿者们都穿着一样的“大白套装”,而他洪亮的声音,却让小区里每个人都记住了。“我们小区有个志愿者是退役军人,还是党员呢!”

讲述者:程天慧

生熟之间,平淡而精彩

4月6日,政府发放蔬菜大礼包,而住在浦东新区书院镇禹州广场一装修屋内的两个打工仔却望菜兴叹。原来,他们没有锅,怎么烧呀?想想好不容易得来的菜不能浪费了。于是,按响了对面的门铃,把菜送给了不太熟悉的邻居。

对门的邻居姓孔名庆波,新上海人,家里有两个孩子,家中物资不充分,网上又不容易买到菜,正发愁着呢。现在有菜送上门,自然是见菜颜开。感谢之后聊上几句,才知那两个打工仔是给对面的房子装修,因疫情突然封控,关在了这里。屋里没有锅也没有米,近十天来没有吃过饭,每天靠零食和泡面解决温饱。哎,真不容易呐。

关上门,从不做家务的孔先生破天荒地理菜、切肉、冲洗,并一个劲地催促妻子唐娜赶紧烧饭做菜。没过多久,手脚麻利的妻子烧了双份的饭菜,叫丈夫把一份送给小伙子。之后,她顾不上吃饭,翻箱倒柜,洗洗、晒晒……很快的,整理好的锅勺碗筷、油盐酱醋放在了对面门口,并一再嘱咐:“有什么需要,按响门铃就行!”

疫情无情人有情。赠生菜,回熟菜。一来一往之间,陌生的你我已成熟悉的朋友。生活,就是这样平淡而精彩。尤其,患难之中真情流淌。

讲述者:袁建章

检测点医生都惊讶 我们手机怎么玩得这么溜


本人是个87岁退休老医生,家住宝山友谊街道宝山八村81号4楼,今提笔说说我们楼道2楼的楼组长小闵,她本身行动不太方便,前几年患海绵状血管瘤疾病,平时每隔2~3个月,都要去住院,但在这次疫情中,她克服困难,撑着行动不便的腿,硬是在这封控的十几天里,冒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无怨无悔为大家做事。


为了更好为大家服务,小闵在封控的第一天,逐家登门,添加了每家每户的微信,拉了一个群,这样居委发布的信息,能第一时间让本楼邻居知晓。本小区从4月1日起,历经三次核酸检测,抗原检测每天一次。4月1日和4日,小区的核酸检测都安排在晚6点才开始,一直要进行到晚上10点左右。每次都是小闵在微信群告知大家下楼排队,依次去检测点。

我所在的楼组有12户人家,像我这样高龄老人有3户,小闵手机玩得不太溜,就让她先生每次在核酸检测前,帮我们3户老年邻居事先生成核酸码,并保存在各自的手机里。4月9日,第三次核酸检测,被告知原来微信“健康云”生成的核酸码不能用,要用“随申办”中的核酸码,小闵再次让其先生帮我们依次生成了新的“核酸码”,检测点医生惊讶我们楼的老人,手机玩得这么溜。


更难能可贵的是,每一次的抗原自测,都是从早晨6点开始,小闵每次都拖着行动不便的腿,送至每一户,有时实在走不动了,就让她先生代劳。为防止交叉感染,她还关照每户居民在门把手上系个袋子,每次发放东西放至袋中。

我想,这个时代本没有英雄,所谓英雄都是普通百姓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做着力所能及的事。

讲述者:甘伟强

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 整理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金海水暖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