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春天不会被辜负
新民晚报| 2022-04-13 06:37:38

做核酸的日子,下楼拍摄并晒出身边的花,似乎成了申城居民的一种网络社交暗号。“期待春天的来临。”朋友在朋友圈晒出小区里的白玉兰。

在温度逐渐上升的上海,对春天的珍惜确乎成了上海市民的共同情绪。

因为,此时的春天,暗含着对未来的期许。

我记得,2020年,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时,武汉正好在下雪。医生孙贵新随手拍下了被白雪覆盖的网球场,路上一片安静,既没有行人,也没有车辆。在他离开返沪之际,武汉的迎春花已经开了,岳阳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银潭的玉兰花开了,今天心情特别好。”无独有偶,医生王振彼时也拍下了白玉兰。

春天、花,或许暗示了当时白衣勇者们的一种情绪。那是他们切实度过寒冬,在经过一场激烈的搏击后,对城市新生的期待,对春光明媚的一种眷恋。

今天,在安静的申城,生活得以按下暂停键或者继续键,一种置身事内的状态正在为所有人提供一种新的感知方式。人们忙着囤菜、做饭,生活似乎成为了劳碌的都市生活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疫情本应造成的人与人的区隔,却反而给了我时间去想念。我和朋友说:“这很像小时候停电了,大家反而有机会停下手里的工作,去和家人吃烛光晚餐。”尽管生活颇有不便,但专注当下,专注生活的琐屑小事,反而给我提供了一种有别于高速运转生活之外的烟火气。

朋友圈里的各种群也因此变得热闹起来,关注疫情,关注彼此的生活,关注“你今天团购到了什么菜?”成了最时髦的公共议题。我们知道这更多时候,是我们在表达对家人朋友的关心。

恰在此时,朋友施郁教授又在朋友圈晒出了满树的花,仿佛饭桌上正当其时的点缀。

在装点生活之外,花,或许得以构成叙述某种共同情绪的载体。尽管我们明知时间的流经走向,明知即将春去夏至,但我们依旧会拍摄花朵,并借此阐述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蓝娟)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金海水暖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