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焦虑“疫”郁怎么办?“心”攻略为你解忧
凤凰网甘肃| 2022-11-01 09:11:26

多运动

勤扫除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劳逸结合

最近,受严峻复杂疫情形势影响,一些人居家产生了焦虑情绪,如何缓解这种焦虑呢?隔离期间应如何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又该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本期《生活》为你提供一份心理疏导指南,建议大家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适当的调整。

成人篇——

1.客观对待疫情信息

要对疫情做到“心中有数”,认真了解官方媒体关于新冠病毒的报道,不轻信谣言、传言。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化恐慌为认真、科学、适度的个人防护。

2.重新做个生活计划

把精力着眼在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上。比如,打扫房间,保持卫生整洁;或学习一道新菜;或和多年未见的朋友视频聊天。

可以把自己的时间列个表,完成一些很久以前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比如,读一本书,做未来半年的工作规划等。

3.主动建立沟通联系

足不出户时,可能会感到孤独。一方面,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多与家人、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和有相似情况的同事、朋友联系。

如自身为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在治疗或者隔离观察的过程中,也可以互相沟通倾听,建立新的连接,构建心理抗疫防线。

4.允许存在负面情绪

当我们在面对外界环境变化时,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也是很正常的。

我们首先要允许自己接纳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心理上的自我引导和积极暗示,比如:孩子在家上网课有担心,但同时也增加了陪孩子的时间;不能去单位上班只能居家办公,但减少了上班来回的通勤时间,可以节约下来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缓解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虽然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但仍要积极地看待,尽可能维持原有的规律作息,按时起床,在家里学习、办公、做家务,按时吃饭,按时休息,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轨迹。

学生篇——

出现这三种症状需注意

情绪方面:长时间不能自由随意地出门游玩,有些孩子可能会对无聊的生活状态感到烦躁、郁闷、焦虑,容易生气、爱哭闹等。

行为方面:有些孩子可能会不停吵闹、哭泣、出现比平常更黏人、发呆不动、沉默少语、精神不集中、尿频、暴力等状况。

生理方面:由于情绪上的紧张,运动量的减少,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拒食或贪食、早醒、难以入睡、全身不适等。

家长如何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1.给孩子建立安全感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现有的防控措施是安全的,并帮助孩子掌握科学的个人防护知识,以打消孩子对疫情的恐惧。当原有的生活节奏被防疫措施打乱时,家长要跟孩子进行充分解释和沟通,让孩子了解防控措施的意义,并且让孩子知道后续的安排。

2.善于观察并接纳孩子情绪

孩子出现烦躁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时,“接纳与理解”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关爱方式,家长可以通过绘画、记日记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告诉他现阶段心情烦躁属于正常反应,同时要对孩子情绪表示理解并正确引导,通过积极联想的方法增加更多的正能量。

3.创造舒适的学习环境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把全家一整天的生活、休息、健身、学习、娱乐等安排做成一张时间表,使居家学习生活变得更健康有序。

4.选择合适的方式让孩子适当宣泄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办法出去玩”“在家上网课上得很头疼”“可恶的病毒什么时候才能被消灭”等这些看似很小的问题都可能是孩子坏情绪产生的源头。情绪日积月累,一旦爆发的后果难测。因此,要允许、甚至是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宣泄。例如打打沙袋、大声喊出来或者大声唱歌,做运动、涂鸦等。选择具体的宣泄方式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

5.安排丰富的居家游戏

当孩子的室外活动被减少或取消时,家长可以为孩子安排内容丰富的室内活动进行替代,从而帮助孩子调整生活节奏,例如跟孩子聊聊天,下下棋,陪孩子一起读一本书等。

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不安和焦虑,应教会孩子如何积极应对,从困难中汲取力量,培养孩子从容乐观的心态和坚挺强韧的品格。(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甘肃日报)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