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亿“乌龙”之后,基建龙头频预喜,但机构更关心一个关键问题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2-04-15 22:45:46

本刊编辑部 | 周鼎新

在4月7日晚间外媒报道“中国基建投资总额将达2.3万亿美元(约14.8万亿人民币)”之后,A股基建板块受到提振,妖股频出。不过,外媒的报道内容被证实存在数据方面的不真实,因此,许多妖股在一字涨停后却迎来大跌甚至跌停。

《红周刊》注意到,仅从一季报业绩预告来看,基建板块的整体订单情况超预期,行业基本面向好。有机构人士向《红周刊》表示,这或与政策加码等因素有关。从机构方面而言,机构增加了对基建公司的调研,但更关注其现金流情况。

6家基建企业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

总体业绩高增 盈利企业增长下限达22.69%

截至4月13日,A股市场已有6家基建企业发布今年一季度的业绩预告,其中,仅尤安设计一家基建企业出现业绩亏损,净利润亏损2000万元-3400.0万元。其他5家企业全部实现业绩高增长。

《红周刊》整理发现,相比去年,这6家基建企业的净利润变动显著,剔除亏损的一家,其余5家增长下限也达22.69%。据精工钢构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该公司预计净利润为16500万元至19900万元,是得益于各个项目正常顺利开展,并且公司通过合理的成本管控、数字化管理增效等举措,使得经营效率大幅提升。另外,2022年一季度,钢价的稳定也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公司的成本压力。

为何这些基建企业的净利润在一季度出现不同程度提升?通过这些企业的交叉对比可以发现,他们在一季度的订单量明显增多,而且几家公司都公告经营效率提升。

据了解,从去年底开始,基建企业就迎来“订单潮”。其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基建企业在2021年的签约金额普遍出现了10%以上的增长。比如,中国建筑全年的中标金额为35,295亿元,同比增长10.3%;中国中冶中标金额为12,047.60亿元,同比增长18.1%,这两家公司都创下历史订单量新高。

交建股份也在一季度业绩预告中表示,“2021年度新承揽订单金额81.55亿元(不含新并购公司及PPP项目金额),有力的保障了2022年一季度的在建项目充足,主营业务稳步增长。”

在效率提升方面,华铁应急公告称,凭借全国服务网络与高空作业平台管理模式,以及稳定的设备出租率,使得净利润实现略增。同时,较去年同期相比,高空作业板块营业收入、建筑支护设备和地下维修维护等板块均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交建股份还强调,受益于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政策的实施,行业景气度提升显著。

截至一季度,基建行业的高景气度还在延续。鸿路钢构一季度累计新签销售合同额约60.13亿元,同期增长14.71%。中国中铁的基础设施建设新签项目合同额为5434.5亿元,同比增长94.1%。

基建工程反复活跃

机构频繁调研  关心企业现金到账问题

Wind数据显示,在外媒报道后的4月8日,A股市场的房地产、建筑、工程机械、水泥制造等板块均出现较大涨幅,其中,基建工程涨3.17%。个股方面,国统股份、东湖高新、新疆交建、北新路桥、中国电建、中国交建、中国铁建等表现强势。

不过,以北新路桥为例,在4月8日开始收获两个涨停板后,又迎来两天的大跌甚至跌停。

仅从估值角度看,Wind数据显示,中证基建板指数整体估值仅为10.94倍,老基建指数更是为9.41倍,仅高于申万28个大类行业中的银行与钢铁。其中,中国铁建只有5.07倍、中国中铁5.32倍、中国交建6.61倍等,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事实上,在经济稳增长的政策指向下,基建板块从去年底开始就反复活跃,最近一个月以来更是快速反弹。

而基建投资增速也的确在“稳中有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2月份投资数据,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1%,增速比去年提高7.7个百分点,投资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1.1倍,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2.8%,国家预算资金增长33.9%,自筹资金增长13.2%。

目前,机构正在加强对基建企业的调研。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4月11日,A股市场共针对29家基建板块企业展开了多次调研。

进入4月份之后,鸿路钢构成为了机构的重点关注对象。在10天之内,公司迎来了7波调研,共有31家基金、券商与投资机构参与了这几次调研。

在其中4次调研活动中,均有机构针对鸿路钢构的账面现金流量不断减少,而应收账款的净额却在不断增加进行了针对性提问。对此,鸿路钢构也在调研会上做出解释:“首先,鸿路钢构在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195.15亿元,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为190.84亿,并且2021年年度采购较大,这导致了该公司2021年的现金流量净额显著减少。另外,公司的钢结构加工业务原则上是现款现货销售,但是对信用良好的央企、大型国企会有一定的结算账期,所以随着销售额的增长,短期的应收账款也会相应地增加。”

因此,在基建板块整体业绩大增的同时,机构对上市公司是否收获了真实的现金流保持关注。

(文中数据来源于Wind,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