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近1.5万病人的大型方舱 核酸转运绝不是一件小事
新民晚报| 2022-04-15 18:25:54

上午8时30分许,在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护士潘蕾和同伴利索地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面屏,彼此检查后发动摆渡车。从清洁区驶入污染区,她们要收齐今日各舱患者的核酸标本,转运到停在新国博N区草坪前的“红铠甲”移动检测车旁。

目前,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管理团队提供支持保障,由江西省、湖北省和天津市3支外省市援沪医疗队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共同负责医疗工作,医疗队总人数超过3800余人。

“我的核酸结果怎么样了?”新国博方舱医院运行至今已近半月了,而核酸结果,是舱内“大白”被追着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核酸转运,这个岁月安好时再简单不过的操作,被乘以1.5万这一病人基数后,也变得不再寻常——一根小小的管子,或许承载着患者对回家的期盼,抑或是新增感染者“应收尽收”的起点。

摆渡车停在了W区的一个舱外,在竖立着“核酸标本放置处”标识旁的桌子上,潘蕾和同伴看到了贴上封条的生物安全运输箱。和舱内护士确定了数目,对外表消杀后,两人合力将运输箱搬上了车。手卫生后,摆渡车驶向了下一个舱。每个转运箱重达20多斤,每天搬运甚至要超过200斤。

“现在比刚开始那会儿顺利多了!”潘蕾回忆,她记得仁济医院管理团队刚进驻新国博方舱医院时,转运核酸标本还安排在晚上,8时通知各舱做好准备,原计划能在12点前结束的工作,最后直到次日凌晨4时才将全部核酸标本送上转运车,送往第三方检测机构——样本数量不清楚、放标本的位置找不到、有的管子上只有手写信息……种种不顺一度让大家觉得有些沮丧。

“转运核酸样本,确实有很多工作是花在沟通上的。舱内的医护人员可能来自几家甚至十几家医院,我们需要告知每个舱每个区域护士站要求,甚至需要舱内护士一一转告给舱内其他医院的护理人员。”潘蕾坦言。

怎么将流程优化?仁济医院管理团队将负责各舱核酸采样的护理人员召集起来,对暴露出的问题一一解决:明确核酸标本放置的区域,规定好各舱递交样本的时间,出现标本信息缺失时的处理方法……“第二天结束的时间‘提早’到了凌晨2点,第三天在12点就结束了。”潘蕾说,“后来,三辆移动检测车开进了新国博方舱医院,承担起近1.5万管的核酸样本的检测;而我们根据最新要求也将收集核酸标本的时间调整到了上午。”

时至今日,核酸标本转运的流程已经优化了两三版,每一个版本都是边运行边修改,在疫情期间火起来的“线上文档”也用于此连接起信息、采样、转运和检测的多方力量。大家明显感受到,在这座大型方舱,核酸检测这关键一环愈发顺畅。

两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潘蕾曾“逆行”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支援;今年春天上海疫情形势严峻,她又一次报名加入医疗队,先在世博方舱参与护理工作;接到新任务后,又跟随管理团队来到新国博方舱医院,在联合护理部协调与护理相关的工作,也包括核酸标本的转运。看似单调的工作,也会有小插曲——刮风下雨突如其来,面屏被雨滴打湿,提着重重的的标本走在湿滑的路上,更要谨慎。

在N区收取标本时,同伴拍了拍潘蕾,转头,病区里正有一批病人提着行李登上回家的车。两人对视了一眼,似是获得了无穷动力,搬起又一箱标本。晨迎朝霞,晚披星光,这间方舱医院里,还有很多像潘蕾一样的人,在不起眼的岗位上付出着……

新民晚报记者郜阳

【延伸阅读】来自新国博方舱医院的报道

申城方舱医院迎来最大出院规模 今天新国博方舱医院符合出院标准患者6700人

祝贺你们,39位“抗疫小勇士”!今天出院,我们不说再见

记者跟随方舱医院医生查房:中医组合“套餐”受欢迎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