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官变身团长、电商小妹、外卖骑手……
新民晚报| 2022-04-15 20:42:28

4月以来,每天早出晚归,发抗原、做核酸、送快递、订餐送餐……居家的日子,静安区检察院第七检察部青年干警谭骁成为小区志愿者,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喝水。7岁的儿子鲜鲜总想让妈妈多陪陪他,妈妈却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鲜鲜撅着小嘴说:“妈妈不是我的妈妈了。”

组建“订餐团”

谭骁所在的小区共有6栋楼,近700户居民。每栋楼大约有七八名志愿者,为避免交叉感染,除了统一核酸检测外,志愿者主要负责各自楼栋的志愿服务。据介绍,小区老人比较多,还有不少单身租户,平时不怎么做饭,这次封控后,刚开始还能坚持一下,时间长了,做饭成了难题。为此,街道联系了辖区内的餐厅,经消毒、向疾控中心报备等程序后,餐厅成了抗疫保供单位,解决这些做饭困难居民的一日三餐。

谭骁作为志愿者,主动接过对接重任。她所在的楼栋有112户,她组建了所在楼栋的“订餐团”,并任“团长”,负责三餐的订购、统计、收款、下单、收货、送餐等。

说起这个“订餐团”,谭骁说想干好“团长”也不容易,必须掌握些电商和跑单技能,她现在更像“电商小妹”+“外卖骑手”。

“电商小妹”

刚开始,订餐人数不多,她就在微信群里以群接龙方式让大家下单,除了每次收款比较分散外,群接龙还是比较好用的。但随着订餐人数增多,群接龙的弊端也显现出来了:收款、核对、统计比较费人力,如何高效订餐、最大程度节省人力成了她思考的问题。

经过几番咨询,她选择在微信小程序某平台上注册了一个“订餐团”,可以直接下单、付款,她任“团长”,上传一日三餐相关信息后就算开张了。4月8日,她的“订餐团”“团长”之旅正式开启。

有了小程序的技术加持,下单、收款确实快多了,但每次提现转账给餐厅时,平台要收取一定手续费,谭骁便自掏腰包悄悄把这部分给填上了。后来有人告诉她,这手续费事后有可能会返还,但现在仍要垫付,她笑着说没关系,不能返还就当爱心捐款了。

“外卖骑手”

很快,她团里的成员突破了100个,因为小区还在封控中,一日三餐都需要送,手拎显然效率太低。她说小区志愿团是个非常有爱的集体,有人一下捐了6辆平板车,也有居民主动将自己平日买菜的小推车贡献出来,为他们送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为避免配送错误、交叉感染,谭骁选择了采用手工分类统计的方式进行送餐,先按早中晚餐、房间号分门别类登记好,每次配送时再送一家标注一家,这样既不会错又安全。有时碰上个别老人早中饭没吃完,临时想转让晚餐的,还能及时手工调整。每到饭点,她和丈夫两人就拉着小推车,承包了整栋楼的送餐服务,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的她,每天早上7点开始忙着在楼群里呼叫订明天的餐食,16时截单前再提醒一遍,然后马不停蹄地与餐厅对接,转款、核对每一餐的份数,请他们第二天准时送到小区。晚上,她会抽空做好手工派送单,准备好运输工具,第二天餐盒一到,立马在每餐前把饭菜送至居民手中。送餐之余,她依然扛起了楼栋居民团购物资的搬送重任。

比起4月初的抗疫经历,谭骁说,现在“团长”的收工时间已经提早了很多,通常19时就能忙完。

爱的见证者、播种者

4月1日至4月7日期间,谭骁每天早上6、7点就开始上岗,通常要到晚上10时才能收工。协助核酸检测、发放抗原试剂、派送快递、帮居民配药等,一个楼栋百余户,事情很多,但她说虽然忙碌,却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

有人在楼组微信群里说自己没有米了,马上有邻居让谭骁帮忙送了袋米放在他家门口;3楼的邻居知道23楼住着个独居老人,便让她悄悄捎了10个鸡蛋放在老人门口;听到邻居单身小伙储备食物不够了,有邻居请她帮忙把家里的年糕和苹果挂在了小伙的门把手上;有人见她不停地来回奔波送快递,便贡献了平日里买菜的小推车,以此减轻她的负担……邻居们笑着说,她是他们楼栋的“快递员”,谭骁则更喜欢称自己是“爱的见证者”,每天传递着邻里间的大爱。

其实,她不仅是爱的见证者,也是爱的播种者。有位邻居是医院的护士,一直在医院闭环工作没回家,家里只有不擅长做饭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儿,谭骁就把家里冷冻的预制菜和蔬菜送去给父女俩;有位志愿者家里没有蔬菜了,她二话没说送去了一棵白菜,转眼对方悄悄地把家里为数不多的水果放在了她的门口;得知隔壁邻居是对空巢老人,谭骁又把家里的马兰头送去了,老人舍不得吃完,用一半炒了一盘菜,发来照片开心地说尝到了春天的味道……

说起这些天的经历,谭骁很感慨,短短半个月,她却体验了多个不同的职业,很充实也很有收获。她说:“如果把政府比作一辆‘大卡车’,我们这些志愿者就是一辆辆‘小电驴’,‘大卡车’解决诸如收治、保供等大问题,‘小电驴’力量虽有限,但能及时把一些个体的需求填补上,打通最后100米。”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