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连接这个WIFI,就可以上网了,试试看,还会卡吗?”在连亮路方舱医院,住在2楼隔离房间正在读初二的妹妹,开心地用平板连上了无线网络,看着灰色的“降落伞”瞬间信号满格,她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谢谢各位志愿者!”
妹妹口中的志愿者是前几天才整编的连亮路方舱医院“网络特攻队”,这支队伍的牵头人就是方舱医院志愿者郑一标,而他们接下的第一项任务就是修复方舱医院的故障网络。
“刚刚进方舱的时候,我没太在意网络的事,手机一直开着流量,也没人说过。”真正让郑一标注意到舱内没有无线网络这件事,是做了志愿者之后,听到方舱的一些小患者因为没有网络而没法上网课,他就在方舱医院党员志愿群里进行反馈。“当时我们以为是医院没有开放WiFi给患者使用,后来知道连医护都没有网络可用,原因就是网络坏了。”事实上,连亮路方舱医院是在4天不到的时间里,由一家尚未启用的养老院临时改建而成,网络配置并不完善。“因为忙着接收病患,网络维修的事也搁置下来了。”郑一标了解到。
不能让网络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打定主意的郑一标就在群里毛遂自荐试试维修网络。“我是志愿者,会点维修,而且我同病房的室友严俊杰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对建筑内的网络略知一二,我们就一起行动了。”
两人找到了养老院的物业方,通过他们联系上了养老院的建筑单位拿到了建筑图纸。“有了图纸,我们找到了弱电机房和主机房,查看了里面的网络的情况。”查看后,严俊杰发现整个网络涉及的参建方较多,为了排除外线故障,先致电了中国移动,通过后台找到了中国移动的连亮路方舱医院网络项目负责人和施工技术人员,共同建立了连亮路方舱医院网络微信群。郑一标把养老院的设计方也拉进了群里。在多方共同努力下,经过技术测试与调整,整理出了生活区网络线路、医疗设备专用线路、整座大楼的外网线路。“三根线路可以有效地解决患者、医护和管理人员的网络使用需求。”郑一标说,原本只有2个人的微信群,也一下子壮大了。
然而,推进过程并不一帆风顺。4月12日晚上11点多,院内网络修复。然而不到一天,就有志愿者反映网络很不稳定。“我们立即在群里与中国移动公司以及养老院网络建设人员沟通,发现是楼里的交换机主机及房间AP(路由器)硬件上限的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形成了初步方案。”
就在初步方案即将实施时,严俊杰得知自己可以出舱了。“其实当时听到可以出舱,并没有特别开心,因为网络还没有修复,但是自己还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是有点两难。”早上通知严俊杰出舱的“大白”在病房没找到人,恰巧其他志愿者发现机房的门开着,他正在里面检查硬件设备。直到晚上,郑一标告诉他,又有懂网络志愿者加入到他们了,他这才放心下来。
“新加入我们团队的是两位网络的‘大神’级人物,在他们的运筹帷幄之下,我们迅速推进网络修复工作。”郑一标说到新加入的志愿者马国俊和易鑫,声音里都透着崇拜之情。按照最终方案,他们在4月15日、16日两天,对交换机以及每个房间的AP(路由器)进行处理。“100多个路由器,需要用电脑,人工进行调整,但靠我们三个,就算是大神也是完不成的。”但每耽误一天,孩子们就延误一天学习。想到这里,郑一标再次在群里寻求支援。“我们方舱已经有党员志愿者群、网络群、维修群,现在又成立了一个患者互助群,我就在里面发布求助信息,没想到立刻就有很多病友响应。”
“我看到群里说志愿者们在维修方舱的网络,需要借用大家的笔记本电脑,我没多想就带着电脑去支援了。”2楼病房的患者小涵(化名)是第一个响应支援的。本想带着电脑可以在方舱办公,可没想到这里没有网络,电脑也成了摆设。“我们病房里有些年纪大的,没有流量,就很少看手机。少了网络的生活,总有些寡淡无趣。”到了指定地点,小涵不仅贡献了电脑,还一起参与到调整路由器的工作。“我不是计算机专业的,不过他们指导我之后,我就根据要求去修改路由器的IP地址。”不仅是小涵,还有3位志愿者也带着电脑一起加入进来,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他们当天忙到了晚上12点多,第二天6点多起床后,又继续修改。”郑一标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的路由器都被调整好了。
在安装路由器时,志愿者们每到一个病房都主动提醒大家,网络的容量有限,请优先照顾需要上网课的学生使用。“我们很开心的是,大部分的患者都表示同意。”郑一标说,在这里,大家的理解和包容是志愿者服务的动力。
“有了网络,我们病房的小妹妹上课就不会掉线了,那位阿姨也能在空余时间刷刷手机,日子也变得丰富起来了。”小涵说,她也加入了方舱医院的志愿者群,也想用自己一技之长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