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秋秋/文
善待老人,是上海的底色。
这不仅仅是因为,上海是一座老龄化城市;更是因为,老人们,也曾是上海某个时代的弄潮儿。如今的年轻人,是站在老人们的肩膀上,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
所以,上海的各项工作,常常强调“老人为先”,包括这一次的防疫。对免疫力强、没有基础疾病的年轻人而言,病毒的毒性,或许已经减弱;但对老年人而言,病毒很可能威胁着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躺平”,就是为了保护老年人。
从结果,反推过程。我们就应该知道,不能以损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来保护老年人。否则,就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这两天在社交网络上,关于“转运老年人”,有不少争论观点。我觉得,执行人员很辛苦,压力也很大。但在执行的过程中,能不能考虑得充分一些,人性化一些,解决方案多一些?
由此,我们也可以再想一下。假如以“害怕病毒流入小区”为由,拒绝将给老年人的菜,从小区门口送到家门口,这算不算削足适履?假如以“没有核酸阴性证明”为由,拒绝诸多老人的急诊就医,这算不算杀头便冠?
老百姓注意到,上海已出台多项措施,保障疫情期间老年人的各项权益。我也想提醒一下执行层面,上海老人最不喜欢做的,就是麻烦他人。很多老人,明明已经身陷困境,依旧自己死撑。所以,老人要么不求助,一求助,就可能是火烧眉毛的大事。对老人的求助,一定要格外重视,快速解决。
保护不了老年人的尊严,就保护不了少年人的进取,保护不了城市的活力。
疫情总是要过去的。而黄浦江水,依旧会长久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