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不挂拍
新民晚报| 2022-04-16 09:26:46

人类在不断进化,身体机能越来越强,六十多岁打羽毛球应不是稀奇事。春天来了,继续操练。

我算得上羽毛球爱好者,不是光看不练,是名副其实,我现场看过李玲蔚、陶菲克、林丹的比赛,自己也打了几十年。

近十多年,我与两拨人打球,一周两次,水平不太高,主要是热爱。友人开玩笑说,用的是国际羽联认证球拍,穿的是桃田贤斗同款球鞋,水平一直是业余的。可不管怎么说,锻炼身体第一,同时还快乐。

渐渐地,有人因年龄大退出了球场,有人因调工作或搬家离场地远了而不再参加,还有几个年轻人越打越好重组了同伴。疫情打乱了既往的生活,羽毛球场时开时关,订场地也成了麻烦事。队伍散了,场地没了,让我很长时间无所适从。

去年年初,单位的健身中心开张。这是由厂房改建的。院里的印刷厂因环保原因迁去北京郊外,单位决定把厂房改建成健身中心,有篮球排球馆、乒乓球场和台球场,层高近十米的大胶印车间和纸库建成了七个羽毛球场。这对我来说可是利好消息。

拉人去打球,因临时找人、找到人再订场,有时三缺一,有时人够了场地订满了,文齐武不齐,有一搭没一搭,起不到锻炼效果。渐渐我发现还有几拨打球的同事,大多是退休职工,单位大、人员多,有的相识,有的认识脸不知名字,但球场上的人不分彼此,混着打大家都愿意,不断有人加入,散兵游勇组成一个大群。

人多了,打球时间固定在每周星期二和星期五下午三至五点,不和还在上班的同事争晚上和周末的场地。信息时代,微信通知、微信报名,打完了再微信收费。人多好办事,有人某日有事,有人偶尔受伤,即使有人缺席,二十多人的群总能有十余人到场,一般都能凑两个场地的双打,还能轮流喘息。

人不年轻,单打已体力难支,双打是主要选项,男双、女双、混双,自由组合。我在队伍中水平中等,男同胞我大多打不过,女同胞基本不如我。与高手搭档,主要负责前场封网,要求左右移动迅速,注意力一丝不能分散;与稍弱的同伴组合,要控制整个后半场,须大面积跑动,防前场要集中精力,守后场更耗费体力,两三局下来都是大汗淋漓。

一般打两局歇一口气,两个小时下来,上场时间一个半小时左右,完全达到同年龄段体育锻炼的标准。

打球的人都想争胜,我的原则是在不受伤的情况下每球必争,出汗是第一目标,赢了自然比输了高兴。有时虽然丢了分,但打出精彩的多拍也让人兴奋。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球是否压线、拍子是不是触网,也要和对手争一争,打完了大家平等交流球技,时常也乐乐呵呵地闲聊几句。

群主是群里的“年轻人”,还没退休,因常年上夜班,从不影响下午打球,当群主自然比其他人辛苦,订场地、买球、收费,开打前还要用加湿器熏球……球打得好,人更好。

羽毛球可以打到多少岁?我五十岁时,说过了五十五就不再打了;又过了五年,身体还行,想打到六十吧;如今六十又过了,没觉得人老了多少,我还在场上。

在健身中心打了一年多,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不论是灿烂千阳还是漫天飞雪,我几乎是全勤。

本来腰爱痛的毛病没有加重,没有受过伤、没有生过病,胳膊腿儿都还灵活,更重要的是打球不光锻炼了身体,还交了一群朋友,身心都愉快。

我时常想,人和人不一样,北京有以六十多岁的人为主的冰球队,有外国老妇人八十多岁经常练跳水,老布什九十岁还跳了一次伞,大趋势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身体机能越来越强,六十多岁打羽毛球应不是稀奇事。于是决定暂不挂拍,春天来了,继续操练。(袁晞)


疫情告急,上海很难,但上海人正互相支援,互相温暖,欢迎讲述你身边的抗疫故事,稿件、照片以及短视频请寄:hongse@xmwb.com.cn;或微信留言提供线索。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
暂不挂拍
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