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桃浦镇有20万居民,这也意味着保供的体量大、需求多。为了保障好20万居民的基本生活,桃浦镇成立了“保供专班”,一手增“货源”,一手扩“运力”,以“自建、自筹”的形式,为镇内老百姓拎稳“菜篮子”。
自建有“储备仓”
从镇内相关职能部门到居村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所有保供员,都在“保供专班”的微信工作群里。“我们将镇里已经对接好的供应商和货源信息,及时公开到群里,省去了中间层层传递的环节,以扁平化的沟通形式,保障各村居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一手的资源信息。”桃浦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此外,镇内的保供人员分工明确:货源开拓、筹措调配、保供热线接听等三方面服务保障的人员各司其职。
4月1日浦西正式进入封控期后,桃浦镇就自建了“储备仓”,一个普通仓、一个冷链仓,以备应急保供。这个“储备仓”里存储了桃浦镇保供专班开拓的各类保供物资。“除了承接区内对接的保供单位,我们还积极走访、开拓了在桃浦本地的一些具备保供资质的企业,一方面进行相应物资的储备,另一方面也打通了这些企业供应商和居民区之间的需求对接。”桃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保供企业内,既有大型商超供应链,也有从事快餐餐饮的企业。
这个自建的“储备仓”发挥了大作用。4月8日,桃浦镇及时启动了第二批“保供大礼包”的发放工作。“保供大礼包将覆盖全镇20万居民,不落一户。”不仅如此,针对桃浦镇老龄化占比较高的现象,对镇内的特殊困难群体,优先安排,已于8日当天发放了1.5万份肉制品,镇内全员的保供大礼包也于4月11日全部发放到位。
桃浦镇还紧急调用了一批米、面、油等基本保障物资,送达各居(村)委会,以备不时之需。“全员保供大礼包的发放需要时间,我们担心居民家里断米、断油,就调集了一批物资到居委会,作为应急使用。”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桃浦镇绿春苑居民区的不少老年人在居委会领到了应急大米,十分开心。“我们年纪大了,一天没有主食,心里就要发慌的。之前在社区团购的大米要下周五才能到,幸好居委会里储备了应急的大米,太好了。”住在小区十几年的一位老住户说。
多途径“筹运力”
有了“货源”,还缺“运力”,桃浦镇再一次创新做法,一手利用闲置资源、一手动员基层的自治力量,多种途径开始“自筹运力”。
在镇内华公馆居民区的一次成功试水,为镇里开拓闲置资源做运输提供了新契机。“小区不少居民缺日用品,在镇里的对接下,我们利用快团团在群里发起了团购,很快5000元的拼单就成功了,但没想到最后因为货源方农工商的仓储临时有一些情况,不得不退单。”华公馆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沈雷介绍,情况向镇里一反应,镇里立即请农工商紧急从外仓调货。“货有了,但农工商没有多余的运力运送货物了,紧急情况下,我们调用了社区巴士进行运输,送到了小区门口。居民自此对社区团购的信心很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次紧急情况的特殊处理,却让镇里找到了“闲置资源”疫情期间再利用的新契机。
据介绍,下一步桃浦镇将在全镇范围内,探索以跨居民区定点团购的形式,进行各品类的接单,再由镇里统一调度社区巴士,排好线路依次派送到各居民区。目前,镇里正在排摸居民区的线路,和品类供应商进行对接,用社区巴士这种“自筹运力”,其本身路线熟悉,可以提高运送效率。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供货商有货无运力的尴尬,也解决了不少居民区不够凑单量、无法成团的困境。
如果说,社区巴士只是送到小区门口,那么“足不出户”的防疫要求下,如何打通保供的“最后100米”?桃浦镇充分发动了基层群众的自治力,正在建立“一人一楼”“一楼一群”“一天一问”“一接一送”的末端供应“微循环”体系,保障物资可以及时精准送货上门。
在桃浦镇樱花苑居民区,有一条“保供流水线”,就是这套“微循环”体系的一次成功实践,在这里,充分调动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在每个楼道设置了保供员,还招募了小区的运输志愿者,他们不仅负责收集本楼道的居民订货需求,还负责货物的对应发放。以接力的形式,将物资从小区门口,挨家挨户送上门。打通了从小区门口到居民家门口的最后100米。”樱花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袁廷海介绍说。
“不出家门,中午下单,晚上就收到蔬菜、鸡蛋,又快又省心。感谢小区的组织和志愿者的接力配送。”对樱花苑的居民而言,稳稳的“菜篮子”、直送餐桌的便利,是特殊时期的一份“特别暖意”。
通讯员 丁婉星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