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疫情期间 如何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光明网| 2022-04-14 10:43:24

疫情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孩子们不得不居家上网课,适应新的学习生活模式。许多体育爱好实施不了,同学间的沟通互动也变少了,学业的压力挥之不去,每天的作息安排考验着自身的自律程度,游戏的诱惑更是难以割舍,和家人的“心理冲突”也随之增多。面对这些新的考验,如何积极地应对?

疫情打乱生活节奏,心情不好,怎么办?

疫情期间或许会经常出现焦虑与抑郁情绪,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回想一下,这些情绪以前也经常出现。比如,大型考试之前、自认为重要的某一场合、特别悲伤的事件、特别担心的事情等等。我们可以尝试接纳情绪,与之和谐共处,同时,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监控,是否沉浸于某种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对于疫情的看法是否有不合理之处?生活习惯、行为、睡眠、饮食和情绪等方面是否受到了很大影响?

如果情绪确实影响到了正常生活,可以用习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情绪感受,比如,通过涂鸦的方式将你的坏心情画出来,并把画纸撕掉;阅读一些情绪绘本与自助书籍,学会命名“害怕,恐惧,开心”等情绪;适当的时候,你还可以哭泣。研究表明,哭泣可以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PNS),有直接自我安慰的作用,所以,大哭一场可以帮助你释放紧张的情绪。

当然,当心理困惑较重时,可以寻求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等人的帮助,也可以拨打心理热线电话解除心理困惑。

居家学习诱惑多,总爱拖延怎么办?

居家学习期间,少了学校统一的教学管理,诱惑的刺激源比较多,手机成为刷剧的利器,拖延想法和行为更是“悄然而至”。有人对拖延症下了这么一个定义,认为它是一种没有任何原因便可毁掉自己生活的一种行为。这句话表明,拖延症如果处理不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拖延现象,可以尝试一下这个觉察练习。首先,假如拖延是偶尔或时常来拜访你的的一个小精灵,你觉得它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请你用手中的彩色笔把它画出来,用时2分钟。其次,想象这个小精灵对你有什么影响?消磨你多长时间?最后,回忆一下,什么时候这个“拖延”小精灵会来到你的身边?通过“拖延”小精灵训练,相信你对自身的拖延状况有大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尝试与它进行正面对话。举个例子:“拖延”说:上一天的网课那么累了,先打会儿游戏吧。我说:游戏一开始,就停不下来了,等学习搞定再说!

找不到学习状态,总是担心,怎么办?

疫情反复,生活与学习的节奏频繁变化,有时会找不到状态,开始陷入无止境的担心中去,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去“自我关怀”,挖掘我们自身的自我关怀的能力。学会辨别和发现消极的自我陈述,即那些自贬自责,使个人焦虑加重的想法,将它们换成积极的自我对话。我们可以尝试在冥想中体验自我关怀的方式,使用友善的语言,不苛责自己,牢记一些有共鸣的、鼓励过自己的、有力量的话语。例如:“不要慌,一步一步来。”“没有人是完美的,我尽力就是了。”

同时,主动去联想一些积极放松的场景,也可以调整心态。可以回忆生活中欢乐美好的时光、想象世界上宁静美丽的风景,将这些积极的内容和自己联系在一起,对未来饱含着希望。也可以想象森林、溪流等生机勃勃的场景,逐渐洗刷自己的身心,驱散内心的阴影,让阳光普照大地。每天花10~15分钟进行1次积极的联想,能获得较好的心理调适效果。

愿大家都会调适自我心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增强心理韧性,在不一样的时期中收获不一样的成长。

作者:唐义诚,系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副秘书长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