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氢能重卡被认为是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率先实现商业化的细分市场之一,今年以来,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纷纷加快市场布局及商业化落地实践。对此,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氢能重卡产业拐点已现,今年或将迎来商业化元年。 氢能重卡布局鼓点愈频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氢能重卡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氢燃料电池重卡累计销量2465辆,同比增长216.4%,创历史新高,成为领涨新能源重卡“大盘”的重要力量。 进入2023年,氢能重卡的热度依然不减,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该领域。2月8日,国鸿氢能和北奔重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氢燃料电池重卡;2月15日,由未势能源配套的首批20辆“新长征1号”氢能重卡交付河钢工业;2月22日,长城汽车旗下如果科技正式宣布将全面开启商用车业务,并确定氢能、纯电、混动三轨并行的发展策略。 除此之外,多地也在加快推进氢能重卡商业化运输场景的落地。2月,天津荣程正式启动天津港至河北定州氢能重卡示范运营;河南安阳已完成49吨氢燃料电池半挂式牵引车的跨省运输测试工作;2月8日,由陕西旭强瑞清洁能源公司和维纳氢能合作共建的韩城—西安氢能重卡城际物流通道开启运输测试工作,这也是陕西省首条氢能重卡城际物流通道。 “随着氢能重卡的规模化应用,以及运营场景的不断完善,氢燃料电池卡车的优势将逐步凸显,商业化进程也将加速落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说道。 重卡“氢风”愈劲 2023年或迎大幅增长作为可再生能源,氢能具备来源广、燃烧值高、零碳排等特点,被誉为车用能源的“终极形式”。不过,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较慢,以及前几年全球车企都将重点聚焦在锂电池技术及产业化发展上,致使氢燃料电池汽车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随着纯电动汽车产业的“退烧”,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被视为未来能源战略部署的重要部分。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氢能产业扶持政策,从发展路线、产业规划、补贴措施等方面,全方位支持燃料电池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氢能重卡也迎来了快速增长期。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3年)论坛交流会上表示,虽然当下燃料电池重卡体量不大,但发展势头向好,燃料电池成本也进入快速下降通道,因此今年燃料电池重卡销量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单位千瓦时的成本,从3年前的1万元下降至去年的3000~4000元,今年预计下降至2000~3000元。从这个角度而言,燃料电池重卡已完全具备市场化条件。从长期来看,燃料电池重卡在长途运输领域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他指出。 “燃料电池在重卡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会更快。”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方寅亮分析道,与锂电池相比,燃料电池具备更长的续驶里程、更短的充电(加氢)时间、更轻的重量以及更大的性能提升空间。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推广应用,业内早已形成商用车先行的共识。在路线相对固定、加氢便利等区域性应用场景中,燃料电池重卡的优势更为显著。 “氢能重卡已接过氢能客车的‘接力棒’,成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落地的‘排头兵’。”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付宇表示,从长远来看,氢能重卡的能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的补贴奖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阶段氢能重卡的使用成本问题。另外,随着氢能产业链逐步成熟,未来制氢用氢成本以及车辆售价有望不断下探,氢能重卡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可以预见,未来氢能重卡的综合使用成本将会优于电动重卡。 商业化尚需爬坡过坎氢能重卡热度持续升温,那么今年能否迎来商业化元年? “车辆的推广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是判断市场拐点和商业化元年能否到来的重要依据。”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告诉记者,一个产品从设计试制到测试验证再到优化成为量产车型,需要几年的时间。而想要具备完全市场化能力,还要在实际使用效果和商业模式上被验证完全可行,也就是说,氢能重卡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性要达到或接近于传统燃油卡车的水平。目前来看,无论是成本、耐久、安全还是产业链配套上,氢能重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川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推广应用促进会秘书长范永军也认为,现在谈商业化元年还为时过早,虽然氢能重卡市场预期向好,但其仍存在成本过高、配套短缺、耐久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氢的高效存储是行业面临的主要难题,未来亟待加强车载储氢系统的技术攻关。另外,制氢、储运以及加氢站建设等问题同样限制着氢能重卡的普及应用。在车辆配置方面,储氢罐(瓶)至燃料电池间的供气环节安全性等问题,也给燃料电池系统制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中心副主任马天才看来,只有当核心技术难题被攻克,基础设施建设更完备,才能有效推动氢能重卡快速发展。 “成本过高是燃料电池重卡面临的另一大核心问题,如果不能将车辆的制造成本、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下来,氢能重卡很难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范永军进一步表示。 聚焦国内,目前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比如燃料电池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还有待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摆在氢燃料电池产业面前的现实挑战是全链条的技术经济性。在他们看来,解决重型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成本难题,相关企业应攻关催化剂、质子交换膜、探子等共性的技术难点,推动燃料电池电堆、高压氢气瓶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下降,提高氢燃料电池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向着燃料电池重卡商业化“星辰大海”奔赴的道路上,探索有价值的应用场景和可复制的商业模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济大学教授余卓平表示,总体来看,氢能重卡已进入可用阶段,但想要实现商业化落地,还要看政策的推进力度以及产业链的协同能力。另外,只有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规划,才能解决氢从哪里来、在什么地方加注、如何组织车辆营运等系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