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11月20日电 题:新理念催生“新职人”:打破常规搏一搏
作者 闫姣
从执着“铁饭碗”到择业灵活化、新兴化,近年来,不少青年青睐新兴职业,倾向灵活就业,以兴趣爱好为导向成为“新职人”。
(相关资料图)
“90后”笑孝是兰州一名陪诊师,自称“私人导诊”的她,每天的工作是帮有需要的人挂号、缴费、取药、寄药等,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孕妇、伤残人士、异地患者等特殊人群,还有部分独自就诊的年轻人,一些会通过社交平台找到她。
“陪诊师前景很好,市场很广阔。”笑孝从业前进行过市场调查,在她看来,如今老龄化节奏加快,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数字医疗产品增多,加之受疫情防控的影响,专业陪诊师能为频繁就医或异地就医的患者解决很多繁琐之事。“相比父母辈的节约,现在年轻人愿意支付报酬,让专业人士介入。”她说。
笑孝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陪诊师,需要具备基础的医学知识,熟知当地所有医院的地址和就医流程,在脑海中绘就一幅“就医地图”。此外,还需热心、耐心、细心,成为患者的“情绪捕手”和“就医管家”,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要比对家人的事还上心”。
33岁的九玥是笑孝的合伙人,在兰州较早“尝鲜”陪诊师。她同样看好陪诊发展前景,一年前从美容行业辞职,全职做陪诊师,并从单打独斗的一人,发展到如今20人的团队。她坦言,陪诊师时间自由,每个月收入可观,可全职可兼职,是一个不错的就业方向。创业以来,她也经常收到不少年轻择业者的咨询。
近三年来,除了中国官方认定的新职业外,整理收纳师、奶茶试喝员、螺蛳粉闻臭师、卡路里规划师、宠物烘焙师、密室设计师、手机入殓师、上门代厨等不断涌现,并由内地一、二线城市辐射至三、四线城市。尤其在西北地区,年轻人对新职业的认可度、接受度逐渐增强。
受网络上“年轻宝妈上门代厨月入过万”的启发,兰州“95后”赵小北当起了“家庭代厨”。“我比较喜欢烹饪,也想勇敢尝试新鲜事物。”他说。
“我现在可以线上培训新人,把经验传授给他们。”“90后”尚也从传统行业离职后,于2019年成为一名收纳师,现在在业界已颇有知名度。提及转型,她说,与其在传统行业“啃老”,不如打破常规在新领域搏一搏。
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马成鸣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近年来,“互联网+”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革新,也同样改变了人们的传统就业观念和消费观念,无实物、无接触的操作已被广泛接受,特别是年轻人“宅式生活方式”,追求个性化生活,也极大推动了新职位的不断出新,造就了一大批“新职人”。
马成鸣表示,有一些年轻人参与新兴职业的市场,说明就业观念不断转变,这与现在年轻人更愿意选择自由职业,不太喜欢条条框框约束的生活状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