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成了食品企业的关键词之一 成本上涨为“提价”主因
北京商报| 2022-02-21 15:55:43

自2021年至今,“涨价”成了食品企业的关键词之一,从零食到饮品,甚至调味品等,多家企业宣布进行不同程度的提价。业内人士认为,在成本上升,企业被动提价的背景下,很难改善业绩、利润,只能尽量保住已有的利润空间。同时,二级市场对涨价行为也未释放出积极信号。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理论上今年原材料价格有回落的空间,同时,一些企业也通过“软着陆”的方式,以避免涨价对消费端产生太大影响。

图片来源:恒顺醋业公告

成本上涨成“提价”主因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1年至今,宣布涨价的知名企业包括生产调味品的加加食品、恒顺醋业、天味食品;面点行业中的克明食品;与速冻食品、预制菜相关的安井食品、海欣食品;零食、小菜赛道中的洽洽食品、涪陵榨菜等。

2021年10月,洽洽食品发布公告称“对公司葵花子系列产品以及南瓜子、小而香西瓜子产品进行出厂价格调整,各品类提价幅度为8%-18%不等”;克明食品则在11月发布价格调整公告;同月,恒顺醋业也发布公告,对旗下部分产品价格调整5%-15%不等。

对于提价原因,多家企业均提到是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包辅材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有数据表明,2021年每吨葵瓜子原材料约8400元,而2020年同期仅约7000元,涨幅达到了20%;棕榈油价格自2019年起便一路上涨,截至2021年10月突破1万元/吨;原奶价格则自2021年中旬以来高位企稳,约4.3元/斤。

此外,包装材料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涨价。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玻璃、纸板箱等价格纷纷上涨,5月份,郑州商品交易所玻璃期货最高报收每吨2683元,纸板箱价格每吨上涨50元,瓦楞纸每方米涨价1元。晨鸣纸业也曾发布通知,旗下铜版纸产品每吨上调300-500元。也就是说,企业仅在自身生产流程中压缩成本是不够的,还需要面对更复杂的市场环境。

至于如何应对原材料成本上涨,克明食品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公司会在原材料价格相对低位的时候,通过多渠道策略实施小麦储备,对原材料价格进行部分锁定,以减小原材料上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

涨价易 获利难

“在这一轮涨价中,企业的地位非常被动,产品提价是为了缓解利润下降空间,而并不能依靠单品价格上涨扩大利润。实际上,食品企业的被动提价,只能导致市场需求的整体萎缩。”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北京商报记者谈到。

从数据上也能印证上述观点,安井食品的销售毛利率自2019年逐年下滑,截至2021年前三季度为21.98%,同比下滑21%;同期洽洽食品毛利率为31.15%,同比下滑7.14%;涪陵榨菜的销售毛利率自2020年起连续两个会计季度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约57%,同比下滑1.44%。

业内人士认为,对于知名品牌而言,其话语能力强,消费者认可度高,涨价之举短时间内不会令其业绩大跌乃至亏损。另外,从企业宣布提价到商超终端价格上涨,也需要经过经销商这一“阀门”,销量不会明显下滑

然而,一些企业的业绩增速依然放缓。数据显示,恒顺醋业前三季度营收13.59亿元,同比下降6.37%,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41.73%;同期千禾味业归母净利润为1.32亿元,同比下降41.09%。

二级市场也并未表现出对“提价”的认可,洽洽食品自2021年10月宣布提价后,股价自49元/股附短期上涨,自12月再次回落,目前约54元/股;安井食品则是自去年2月份开始股价便一路震荡走低,从283元/股的位置下滑至如今的约131元/股。

终端尚需时间反应

2022年,食品企业大概率还要继续面临一定的成本压力。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表示,2022年原材料价格是否回落受两方面因素决定,一是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是否回落,二是货超发情况。虽然全年价格走势仍有待观察,但从1月份数据看,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呈现下跌趋势,另外各国央行政策收紧,理论上,今年原材料价格有下降的空间。

而涨价对于消费终端的影响,似乎也还需要时间进行反应。“从原材料价格上涨,到终端消费品价格上涨,期间需要1-2个季度的时间,其影响仍有待释放。”安证券在研报中谈到。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着眼于企业的议价能力谈到,身处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大企业是有一定红利的,因为其规模效应、品牌效益会为其带来话语权。一般而言,这些企业会通过与上游供应商签订期货合同,对成本进行滑和消化。

实际上,不少面向C端的食品企业也在谋求“软着陆”,不让价格上涨过快传递到消费端。洽洽食品在2021年10月、11月的调研活动中谈到,公司产品的提价,一般需要1-2个月的时间才能传递到卖场。公司从经销商一端的价格进行调整,而分销、终端、批发、卖场上架等一系列环节都有谈判过程。

涪陵榨菜则表示,公司产品调价后,会及时对终端零售价给予指导,“以规范和保障渠道各层级合理利润”,并表示,“公司将积极跟进提价后的市场及消费者反应”。(记者 白杨 实记者 王柱力)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