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提出,要以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七条链”为重点,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通知》提出,计划到2025年,引导大企业通过生态构建、基地培育、内部孵化、赋能带动、数据联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政策引领、机制建设、平台打造,推动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生态,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重点任务一: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
《通知》明确,要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品牌、设计研发能力、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推动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绿色发展等方面推动大中小企业加强创新合作。
《通知》指出,要推动协同创新,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企业融通、产学研用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强共性技术研发。推动创新资源共享,加强大企业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促进中小企业配套产品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推动标准和专利布局,推动企业制定完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同全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树立国际标准;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领域合作,共同完善产业链专利布局。推动绿色创新升级,推动大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支持,引导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深化低碳发展理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产业链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重点任务二:巩固大中小企业产业链
《通知》明确,要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大企业配套需求开展技术攻关和样机研发;推动大企业帮助配套中小企业改进提升工艺流程、质量管理、产品可靠性等水平。按产业链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与大企业对接,助力融入大企业产业链。
《通知》指出,要协同突破产业链断点堵点卡点问题,优先支持大中小企业联合申报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示范等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发挥大企业龙头带动作用,提升中小企业配套支撑能力,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加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打造融通发展区域生态,发布产业转移指导目录,构建完善优势互补、分工合理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经济带(圈)、城市群打造跨区域一体化产业链协同生态。
重点任务三:延伸大中小企业供应链
《通知》明确,加强供应链供需对接,推动各地举办大中小企业“百场万企”洽谈会,推动工业电商举办工业品在线交易活动,引导大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布采购需求,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深化拓展供应链合作关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平台企业、企业信息查询机构作用,建立跨产业、跨行业的供需对接机制和合作平台。
《通知》指出,要完善供应链合作机制,引导平台企业完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利益共享机制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发展局面。引导征信机构等社会化服务机构探索为大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管理服务,激发大企业合作积极性,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供应链预警机制,共同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重点任务四: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
《通知》明确,鼓励大企业打造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开发一批“小快轻准”低成本的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和场景;推动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深化服务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功能作用,促进产业链制造能力的集成整合和在线共享。
《通知》指出,发挥大企业数字化牵引作用,鼓励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能力。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引导中小企业深化转型理念、明确转型路径、提升转型能力。增强工业互联网支撑作用,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泛在连接、柔性供给和优化配置,加强对产业链大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分析和智能化监测。
重点任务五:优化大中小企业资金链
《通知》明确,要创新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鼓励金融机构结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特点开发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加强供应链应收账款、订单、仓单和存货融资服务。推动直接融资全链条支持,引导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组合式联动投资,强化对产业链整体的融资支持力度。引导大企业加强供应链金融支持,助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引导大企业加强合规管理,不得滥用市场优势地位设立不合理的付款条件、时限,规范中小企业账款支付。
重点任务六:拓展大中小企业服务链
《通知》指出,要搭建专业化融通创新平台,鼓励各地培育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推动各类平台强化融通创新服务,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制造业双创平台设立促进融通发展的服务产品和项目。培育国际合作服务平台,依托大企业打造中小企业海外服务体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出海。
重点任务七:提升大中小企业人才链
《通知》要求,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实施专项人才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培养、吸引和留住骨干人才。推动人才共享共用,推动大企业打造专业化开放共享培训平台,加强对产业链中小企业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大企业专家人才到中小企业兼职指导和定期派驻机制。提升人才队伍融通创新能力,开设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主题班,提升经营管理人员融通对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