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市场上频频传来巨无霸诞生的消息。从中国卫星网络集团到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再到日前刚刚成立的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巨型央企频繁见诸报端。
12月6日,一则报道再度透露了新巨无霸即将诞生的消息。据称,中国已批准成立世界最大的稀土公司,新公司将被命名为中国稀土集团,最快将于本月在江西省成立。
对此,国内多家稀土集团也有所回应。赣州稀土集团相关人士表示,组建中国稀土集团的消息属实,赣州稀土集团为组建单位之一;五矿稀土则称,“重组还在筹划之中,具体方案尚未出来,目前尚未接到集团进一步的进展通知。”
事实上,今年9月23日,五矿稀土就曾公告披露上述事宜。
彼时,五矿稀土公告称,接到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赣州市人民政府等正在筹划相关稀土资产的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最终确定,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重组的重磅消息传来,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行业格局是否会变天?稀土的价格还有上行空间吗?一连串的问题都亟待解答。
六大稀土集团格局或被打破
2016年,国内稀土行业完成了第一次整合,形成了六大国有稀土集团,分别是中国铝业(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包钢股份)、南方稀土(江西铜业)、五矿集团、厦门钨业和广东稀土(广晟有色),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已经形成。
此次,随着两家央企联合地方政府进行重组,意味着国内六大稀土集团的格局或将被打破。
有专家表示,中国是世界稀土资源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在稀土产业方面处于绝对的供方市场。江西赣州素有“稀土王国”、“世界钨都”的称号,全球每年70%的中重稀土、60%的黑钨都产自这里。
通过战略重组可以有效整合赣州乃至全国的稀土资源生产端,以提升行业定价权与控制力,对于保护资源与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都有着战略意义,同时也了保持我国作为稀土全球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知情人士称,合并后的集团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对稀土的定价权,避免中国公司之间发生内讧,并利用这种影响力与西方主导关键技术的努力进行博弈。
稀土价格有望告别大涨大跌
稀土作为铝合金、镁合金、钢材等新型功能材料的重要原材料,素有工业“黄金”之称。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稀土产量预估为16.8万吨,大幅上升,较2020年上涨21.42%。约占全球总产量6成,其中约有4.6万吨出口各国。
在稀土资源方面,中国无疑是一个生产和供应大国。不过,中国虽具有强大产能,但国内企业散而不强,缺乏规模效应,而且企业之间进行削价竞争,稀土定价权长期以来受到西方各国主导。
同时,不同于当前的科技水平,此前多年间,受制于技术问题,我国长期都是直接出口稀土原料,再高价购回稀土制品,很少有深加工的工业制品出口。一来一去,可谓是损耗了两份资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珍贵的稀土一度卖出了“白菜价”,例如氧化镨钕曾经还低至过13万元/吨,相较如今80多万元/吨的价格,可谓是在“白送”。
目前,虽然稀土价格在持续回暖,但总体而言还是出于较低的水平。
生意社数据显示,从近十年的稀土指数走势来看,11月30日稀土指数为793点,较2015年09月13日最低点271点上涨了192.62%,但相较2011年12月6日的最高点1000点还有20%的差距。
一旦此次重组完成,官方下场对业界进行整合,将与北方稀土南北呼应,塑造一南一北两大稀土集团,更好地对稀土产能进行统筹,稀土价格近年来暴涨暴跌的模式将成为过去式。
此外,国家政策的扶持,也是市场对稀土行业保持乐观的原因之一。今年7月初,工信部曾指出,将推动《稀土管理条例》尽快出台。
稀土需求增长有望持续
数据显示,中国稀土资源经过多年高强度的开发,储量由2013年的5500万吨降至目前的4400万吨,全球占比由48.3%降至38%。随着中国稀土资源的消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稀土矿山、冶炼分离项目的实施,全球稀土资源格局、开发格局或将面临新的变化。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今后全球很可能出现稀土需求的暴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解决稀土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
中金公司指出,目前稀土供需抽紧的状态有望延续3-5年。考虑到下游产业受到政策利好,需求预期较好,订单将持续支撑稀土价格。中长期看,受益于稀土供需持续紧平衡,价格维持高位稳定,而下游磁材公司受益于新能源领域需求加速,重估动能强劲。
华宝证券表示,随着下游风电及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高景气带动下,稀土下游企业四季度补库需求旺盛,稀土价格仍具备上涨趋势。
如今,中国想要实现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稀土航母”,实现上下游一体化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组建中国稀土集团有利于更好地保护稀土资源,组织好稀土的开采、出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