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酱油到醋,从纸巾到洗发水……近期,大众消费品领域“涨声”一片,多家A股上市公司纷纷发布涨价公告,包括洽洽食品、海天调味品、帝欧家居、东鹏瓷砖、好丽友等。
消费品普遍涨价
国内食品行业涨价浪潮此起彼伏,龙头海天味业、洽洽食品、恒顺醋业、海欣食品、安琪酵母等纷纷宣布涨价,提价幅度最高达18%。
10月12日,行业龙头之一的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宣布调高包括酱油、蚝油及酱料等产品出厂价3%至7%,新价格已在10月25日正式执行。
11月2日晚间,恒顺醋业发布公告,自2021年11月20日起对部分产品进行价格调整,调整幅度5%-15%不等。
甚至还有企业在短短一个多月内两次提价。早在9月30日,酵母生产龙头安琪酵母(600298.SH)已经提价,11月1日再次发布关于调整部分产品价格的通知。
考虑到市场的充分竞争性,一般龙头率先提价后,其余竞品企业会跟随性提价,一般跟进时间在3-6个月左右。
PPI大幅上行,不得不涨价
纵览各家食品企业公告,原材料、人工、能源、运输等方面成本上行是本轮大众消费品提价的重要原因。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 月 PPI 同比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10.7%,CPI同比增长0.7%,PPI/CPI出现了较大的剪刀差。在大宗商品大幅上涨的带动下,生产端原材料出现了大幅上扬,最终导致了食品行业的涨价潮。
据悉,从2006年起,我国共出现了4次PPI的大幅上涨,也带动了食品饮料行业出现了4次涨价潮。其中,第三次涨价潮与本轮最为相似,均是由PPI向CPI传导。
事实上,年初以来,PPI向CPI的传导就开始了。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剔除猪肉价格后的CPI、非食品价格走势,均与PPI高度同步。
此前,多数人认为PPI上涨是短期的,并且向CPI传导有限,但实际情况是上涨的时间在明显拉长,主要影响因素已经由需求侧转向供给侧。
另一方面,一般的大众品企业提价频次在2~3年一次。据悉,自16、17年提价后,海天已保持四年未曾涨价。
这种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涨价趋势是当前整个市场最常见的事情,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内的这些产品生产企业开始进行一定程度的价格上涨,实际上也是当前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必然的现象。
而目前市场上在售的消费品出产日期大多数在几个月前,因此出厂提价尚未传导至消费者层面来。对于终端消费者而言,目前的影响并不大。
提价对企业有何影响?
根据以往提价历史来看,提价效应大约会在1年左右的时间体现,因为原材料涨价波峰转到波谷会增厚企业利润。而大众品消费品提价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目前,本轮提价仍处在第一阶段,即行业迎来提价潮,事件驱动下,进行的短期存在估值提升的行情,尤其是低估值公司有望反弹。所以这一阶段往往会有超额收益,估值低的弹性会更好一些。而近期,自这些公司宣布提价以来,股价也均出现了明显上涨。
第二阶段是提价过渡期,业绩预期不宜过高。这个阶段股价相对会滞涨,时间持续1-2个季度,越是行业格局稳定、龙头,梳理的时间会越短。
而这个时候往往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可能还没有明显的趋势性回落,所以业绩层面可能还不会有明显的体现。
第三阶段是提价传导完毕,需求或成本迎来拐点,利润弹性释放。伴随着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持续回落,业绩的弹性开始体现。这个时候股价会随着业绩的释放而继续上涨,估值提升、业绩增长,进入良性上涨阶段。
众所周知,今年以来消费行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等问题承压,业绩不及预期。与此同时,新能源等新兴行业异常火热,消费行情却不佳。因此,企业更加迫切进行估值修复,以期通过提价来达到目的。
提价过程未必顺畅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轮大众品提价是由成本驱动的,但是需求端尚未完全恢复,只是因为和去年疫情期间相比显得数据比较强劲而已。而目前在疫情反复的冲击下,消费的需求又是各类需求里面相对较弱的。
与此同时,社区团购给线下商超带来打击,2020年经销商囤货较多,因此更倾向高周转的社区团购渠道出货,供货价贴近甚至低于出厂价,对整体价盘造成不利影响。
在终端消费者需求不振下,相关企业或面临提价不顺畅。企业提价幅度小于可能成本涨幅,或者需要额外投入费用,导致阶段性盈利能力承压。如果后续需求恢复,提价完全传导至终端,或者成本回落,企业盈利会有不错的表现。
目前提价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知名度非常高的品牌,这些具备品牌优势的消费龙头可以通过提价来消化成本压力。
而那些品牌如果不具备提价能力,加之行业壁垒不高、需求不是特别刚性,很可能就被成本压垮,最后被淘汰出局。而我国现在很多消费品行业市场饱和度比较高,行业增量不大,那些淘汰后留出来的市场份额,则被行业龙头夺走了,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升。
整体来看,食品调味品企业近期的提价对业绩的提升或只是短期的刺激作用,核心工作是重点寻找那些满足新阶段时代环境下的卓越成长股,针对经历过大幅下跌后的部分优秀公司进行主动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