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为改造厂区,擅自砍伐租赁厂区内的大量树木。青浦区检察院接到线索后,立案调查,查实被砍伐树木共计201棵,破坏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检察官送法进企业,督促涉案公司补植树木及草坪,补植面积达6800余平方米。
然而,树木具有固碳释氧、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新种树木要数十年才能恢复此前生态功能,该部分期间功能损失,如何弥补?再行补种,原址已无空间;支付赔偿金,难以达到修复的第一要义。
青浦区检察院办理过程中,首次引入碳汇修复理念,探索将碳汇计量引入生态服务功能损失评估,将固碳部分生态价值用于碳汇认购。该案不仅是全市首次探索碳汇认购生态补偿的公益诉讼案例,更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在全国范围内确认的首例碳汇认购司法实践案例。
【资料图】
最高法颁布《关于审理森林资源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肯定了当事人可以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替代履行生态环损害赔偿责任。
本案肆意砍伐行为,降低了树木吸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以认购林业碳汇方式履行修复责任既契合本案特点,又能避免赔偿金的“沉睡”和生态功能损失的“欠账”,更让“绿水青山”通过碳汇交易变成“金山银山”。
认购碳汇替代生态修复是检察机关履行公益诉讼职能的一种全新尝试和探索。青浦区检察院委托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评估生态功能损害,核算碳汇价值量。经评估鉴定,涉案固碳生态服务功能损失为1.12万元。
然后,青浦区检察院组织人民监督员、益心为公志愿者和环保领域专业人士参与公开听证会,广纳民智,广听民意。经磋商听证,青浦区检察院与涉案公司达成生态损害诉前磋商协议,确定对于固碳功能损失以认购碳汇的方式予以补偿。
协议确定好后,如何认购?经大量调研,明确规范的碳汇交易应当通过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经跟进引导,2022年9月,涉案公司向承载全国统一碳排放交易的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请开户。11月,经交易所确认,涉案公司已认购1.12万元核证的林业碳汇,并已全部核销。
此外,青浦区检察院联合嘉善、吴江检察机关及生态部门在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共建长三角首个联合生态修复基地暨“最江南”公益诉讼实践创新基地,深化跨域低碳协作。基地设碳汇造林、绿化养护、水下森林等五个功能片区。本案涉案公司根据修复方案,还在碳汇林区植树造林。
新民晚报记者 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