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购买电暖器,产品是否省电是消费者的主要考量因素之一。然而,有些网店使用“1度电全屋40度”“一整周一度电”等夸张语句宣传,经检测证明极不靠谱,产品的实际用电量是商家宣传的3倍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8倍。上海市消保委宣布,将对误导消费者问题突出且销售量较大的一批电暖器网店启动公益诉讼。
商家的宣传是否与实际相符,有时比较明显,有时却不然。省电与否就属于后者。消费者如果有疑问,想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后续维权也要求投入时间精力。“势单力薄”的消费者,很可能因此放弃维权。不良商家则继续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坑骗其他消费者,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
针对这种情况,由消保委发起公益诉讼,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解决路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对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以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的消费者协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就提供了法律依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还创设性地规定,公益诉讼所获得的赔偿金,应当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去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基金会成立,为公益诉讼提供了更多支持。
促进消费,离不开消费者权益保护。惩戒不良商家的侵权行为,也是在维护公平的市场环境,让诚信商家从中获益。当下,消费者的维权意识逐渐提高,但有时维权成本依然不小;消费者个体的力量分散,一个维权成功的例子未必能简单复制。公益诉讼有望提高对不良商家的震慑力,更有可能实现普惠维权的效果。上海消保委今年将在“隐性侵权”问题突出的行业和领域启动系列公益诉讼,期待这一行动能够有效破除消费领域的一些不良现象。
创新消费维权机制,降低消费维权成本,有助于营造更令人放心的消费环境。比如去年12月,最高法发布《关于为促进消费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消费者集体诉讼制度,充分利用小额诉讼制度,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及时、高效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升消费环境需要全社会共治,打造更高效的治理体系,为消费权益“撑腰”。
纪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