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微博话题#长沙市民起诉LV专柜售假获三倍赔偿并退货#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话题在微博的阅读量高达1.2亿。
消费者质疑三倍赔偿的处罚力度是否过轻,对此律师解释称:假一赔十是针对食品领域的欺诈行为,其他领域的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则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
三湘都市报报道中的截图
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坦言,奢侈品品牌售假经常发生,店员调包、团队背着品牌联合售假、品牌官方以次充好、经销商大范围售假等行为,均会导致专柜出现假货。
据三湘都市报,2020年9月,罗小姐在长沙市国金中心二楼LV专柜购买VAUGIRARD手袋一个,价格为18700元。手袋买回后,罗小姐怀疑该包为假货,并送去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湖南有限公司检验。经查验,鉴定意见为送检样品不符合品牌/制造商公示的技术信息和工花特征。罗小姐认为该LV专柜涉嫌欺诈并向芙蓉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认为,罗小姐提交了购物小票、支付记录等,可证实其当日确从该LV专柜购买型号为VAUGIRARD的手袋。本案中,某店未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因此,法院认定该店作为销售者,具有售假之欺诈行为,应退还货款并三倍赔偿。
据此,芙蓉区法院一审判决LV专柜退还罗小姐货款18700元、赔偿三倍包款56100元。
北京京悦(天津)律所律师李昂对于该案件表示,消费者在线下店购买奢侈品务必要留存小票、消费记录等,这对于后续维权至关重要。如果对奢侈品存疑且无法像罗女士一样顺利找到中检机构进行检验,可选择在法院上诉时申请法院协助检验,法院会联系中检相关机构进行查验。
对于法院判决假一罚三的结果,有不少网友觉得对于一个奢侈品牌来说,代价太小。“三倍?假一罚十,赔少了吧”“这点赔偿对奢侈品不算什么”……
对此,李昂解释称奢侈品按法律规定的赔偿就是假一赔三,假一赔十的情况一般是针对食品,或商家给出了额外承诺。不过,商家的额外承诺赔偿方案必须要高于假一赔三的额度。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同样表示,假一赔十是针对食品领域的欺诈行为,除此之外,其他领域的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则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
在该话题下,网友对于专柜竟然也能卖假货的困惑此起彼伏,“专柜都有假的,奢侈品的水果然深!”“天呐,专柜还有假”……
对于奢侈品专柜售假问题,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分析了可能的原因。“LV的门店都是官方直营,实际上不可能出现假货,但也会有几种情况让假货登堂入室。”
她给出了下述可能性:
一、最常见的情况是被店员调包。真货已经被工作人员私下拿走,把假货卖给了客户,这种情况在所有奢侈品牌普遍存在。
二、团队背着品牌联合售假。此时,团队甚至有售假专用POS机,某个知名腕表品牌就出现一家店5个POS机的情况,其中3台POS机是售假专用。“几年前爱马仕副总裁整合全部合作者造假售假,是知名的团队售假案例。”
三、品牌官方以次充好。因销售火爆,奢侈品牌在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匆忙寻找供应商,这时候的产品材料和工艺往往与正品有很大差异,产品和标牌不符,严重时还能出现产品质量都不如假货的情况,“这种饮鸩止渴的情况在很多品牌都出现过”。
四、经销商大范围售假。一标多货是经销商们的惯用伎俩,品牌只给了经销商1个产品,但经销商可以卖出10件。经销商售假是普遍现象,基于利益关系,品牌工作人员往往也会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
据要客研究院数据显示,奢侈品的假货市场可见度是真货的6倍。换句话讲,在大街上你看到6个假包,才能看到一个真品。
实际上,近年来奢侈品的价格一路水涨船高。LV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共5次宣布涨价,涨幅高达20%,甚至某些经典款式涨幅一度达到54%。
LV母公司LVMH也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据LVMH集团公布的2022年一季度财报显示,一季度营业收入达180亿欧元,同比增长29%,除酒类外其他所有业务都实现了两位数的营收增长。LV所在的时尚与皮具部门更是同比增长了35%,在集团各部门中稳坐第一,占据LVMH集团50%的营业额。
此外,近日,LVMH大中华高管电话会议纪要流出之后引发热议。LVMH集团将客户分成了三个等级:
超高净值:个人年收入>1000万元或家庭年收入>3000万元
高净值:个人年收入>300万元或家庭年收入>1000万元
无收入:低于300万元
会议纪要还显示,疫情后贫富差距扩大,只有超高净值客户增加,小富和中产减少。所以集团要继续提价,以满足超高净值客户需求,剔除日益减少的无收入客群。
虽然后续有LVMH集团高管出面否认该截图真实性,但依旧引发媒体和网友的诸多关注。
以上种种,无一不在透露着LV正在不断强调着,作为奢侈品的稀缺性和高定位。当然,不可忽视的是,该品牌也确实在收益上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
不论如何,专柜也会出现售假现象终究是品牌方的漏洞。在业绩一路高歌的同时,配得上定位的产品质量和监管力度,才是让LV能稳居“C位”的立身之本。(记者赵述评蔺雨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