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生与比亚迪牵手进攻混动领域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蔚然成风
第一财经| 2022-09-09 11:00:54

与比亚迪牵手的创维汽车,向混合动力汽车市场发起进攻。

9月6日晚,创维汽车首款混合动力轿车上市,这意味着,创维集团(00751.HK)创始人、开沃集团董事长黄宏生再次攻入新能源乘用车市场。2020年,开沃集团首次在乘用车领域推出天美汽车遇挫,后来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并于去年推出纯电动SUV。

家电企业或家电业的企业家,热衷投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近年已经蔚然成风。在黄宏生看来,电动车就是“带轮子的家电”。而家电企业开启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的新增长曲线,还处于早期培育阶段。

与比亚迪牵手进攻混动领域

“创维汽车面向的是全球市场,未来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要达到一半。”黄宏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黄宏生在2010年通过收购南京金龙建立了开沃集团,专注新能源客车领域。自此,黄宏生进入了汽车领域开启二次创业。开沃集团从2019年开始进入乘用车领域并成立天美汽车,次年,天美汽车首款定位中型SUV的量产车型ET5上市,售价为15.28万~19.88万元之间,但最终因为销量不佳淡出市场。随后,天美汽车更名为创维汽车。去年7月底,创维汽车EV6上市,此款车型的平均月销量目前为1100辆左右。

创维HT-i超强混动SUV共计推出三种配置、两种动力选型和一个专属定制款,共计七款车型,补贴后价格区间为14.68万至24.28万元,该车综合续航里程达1267公里。而创维汽车HT-i电混系统是由创维汽车与弗迪动力(比亚迪子公司)技术团队联合开发的。

中信建投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0年,混动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均低于2%。2021年,在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带动下,混动车型的销量达到了111万辆,市占率达4.2%。今年前五月,混动车型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此外,目前插电式混动车型的增速高于纯电动汽车。

相较于商用车领域,乘用车的门槛更高且较为复杂。虽然创维汽车的母公司开沃集团在商用车领域具备造车基础和经验,但对于创维汽车来说当前的挑战并不小。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这一领域的竞争很激烈;另一方面,造车企业前期规模较小,没有供应链等方面的优势,这使汽车的交付难度增加。此外,造车需要大量资金,新能源车企普遍处于亏损状态。

“创维HT-i超强混动SUV已经收获了1.5万辆的订单,将在量产后陆续进行交付。” 创维汽车常务副总裁、联合创始人贾凡对记者表示,在汽车供应链方面前期仍然存在挑战。由于造车企业前期规模较小,在供应链上的稳定性以及成本等层面存在一定挑战。

在资金层面,黄宏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创维汽车已经完成了A轮融资,获得几十亿元的资金,接下来还会进行新一轮的融资。他表示,造车新势力普遍太烧钱,而他所创办的创维集团在家电领域的一大优势就是成本控制能力,这一经验将应用在汽车上。

创维汽车今年的销量目标为3万辆,2023年的销量目标是10万辆。“我们在加快渠道上的布局,计划完成500家经销商的销售网络搭建,目前已经完成80%。”贾凡对记者表示。

按照开沃集团第三个五年的规划,到2025年,其乘用车(纯电+混动)销售的目标是25万辆、300亿元,占开沃集团当年517.5亿元销售收入的大头。

家电企业换道“上车”新思路

大约二十年前,家电业也曾掀起过一轮造车热潮,美的、春兰、奥克斯、格林柯尔等一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但大多数都铩羽而归。美的曾收购云南等地的客车厂,后来又都转让出去。

中国乃至全球“碳达峰、碳中和”的愿景,给新能源汽车带来了机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也成为了众多家电企业寻找新增长点的重要选项。从行业来看,一边是家电市场增长乏力,奥维云网(AVC)的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3389亿元,同比减少9.3%;另一边是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2022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超42%,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25%的目标有望提前到今年实现。

记者梳理各头部家电企业入局汽车路径时发现,与以往不同,吸取了上一轮造车的经验教训,这些家电企业在抢搭新能源快车时都转换了思路。

首先是选择切入车载电器及部件市场。格力电器(000651.SZ)今年上半年研发了新一代顶置一体式驻车空调、纯电动物流车空调;美的集团(000333.SZ)今年新的车载冰箱直流压缩机三个月订单破5.6万台;创维集团控股子公司创维数字(000810.SZ)今年三、四季将量产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和车载智能仪表系统等产品。

其次是做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今年年初,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表示,新能源车的产业布局是美的未来非常重要的战略方向,一方面新能源整车制造领域赛道拥挤,但关键核心零部件中资供应商占比较低,另一方面美的有相关制造业的积累。事实上,美的已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空调电机供应商,因此向新能源车的相关压缩机、电机延伸。

与20年前不同,美的没有再碰整车,而是聚焦解决低温制热痛点的CO2转子式汽车电动压缩机、国内自主研发的辅助/自动驾驶的EPS电机及主驱电机等,现有的三大产品线五款产品基本已上车测试并将陆续量产。2022年2月,美的还新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安庆制造基地,总投资规划约110亿元。在合肥基地扩产的同时,下半年安庆基地也将量产。

格力电器也看好新能源汽车部件业务,2022年4月正式控股盾安环境(002011.SZ)。今年上半年,盾安环境顺应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零件小型化趋势,提升大口径电子膨胀阀市场份额,已与比亚迪、吉利、蔚来、理想、一汽等主机厂及车用空调系统厂合作。

海信家电(000921.SZ)则在去年收购了日本三电公司,探索新能源车空调压缩机与整车热管理业务。今年上半年,三电公司在美洲、亚洲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得到改善,在欧洲的成本费用也得到控制,其综合热管理系统五年内将获得日本产业发展项目的资助。

莱克电气(603355.SH)今年上半年收购上海帕捷并表后,铝合金精密零部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00%,并借助上海帕捷的客户资源,进入知名整车厂商一级供应商体系。

除了做车载电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家电企业“上车”的第三条路径是切入到新能源专用车领域,典型代表是格力。

格力电器去年收购了银隆新能源(后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切入到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电池及储能领域。今年上半年,格力钛一边发展新能源专用车(公路车、环卫车等),一边发展用于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客车等领域的锂电池。

此外,融入“车家互联”的生态,也是家电企业在意的。今年8月,海尔集团向第一财经记者否认了推出自有品牌汽车的传闻,并称海尔目前依托旗下的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与相关汽车企业共建汽车领域工业互联网子平台,旨在赋能汽车产业链企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海尔利用智慧家庭的技术和场景优势,与汽车企业共同建立家、车互联新生态。

靠新能源汽车赚钱尚需时日

车家互联,也是黄宏生构想的远景。他去年在广州一个汽车论坛上曾透露,目前在创维品牌之下,有四大业务板块,一是彩电、白家电,二是酷开系统平台,三是户用光伏业务,四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器、互联网系统、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之间可以协同发展。因此,创维汽车智慧系统、智能人居系统业务已经全面布局。

美的、格力也有类似的想法,它们都在积极发展储能业务(包括户用储能业务),未来新能源、智能家电、智慧出行等是可以良性互动的。美的今年还收购了天腾动力,延伸到智慧出行的两轮车领域。

新能源汽车的确给身处存量家电市场的家电企业打开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新空间、新赛道,但是家电企业要搭稳新能源的快车、分食到红利,目前看是“心急吃不了热煎堆”。

从2022年的半年报看,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还没有贡献明显利润。美的集团在2022年半年报中,还没有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的营收、利润情况单列出来,只透露2022年上半年取得多个客户的定点合作项目,未来产生订单的总产值据测算将超过数十亿元。

格力电器在2022年半年报中,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务的营收、利润数据也并不直观,如果从工业部件、绿色能源两项业务的营收粗略推测,估计其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业务的营收占比将在5%以内;格力钛新能源公司是否已扭亏为盈,尚未明确披露。

海信家电的汽车空调压缩机及综合热管理业务,主要由三电公司承载,而三电公司今年上半年美洲、亚洲业务盈利改善,欧洲业务费用得到控制,但也没有明确是否已扭亏。

新能源汽车主机厂不少仍处于亏损状态,像理想汽车今年二季度亏损创新高,它们能否让上游零部件企业赚钱,尚需观察。方洪波今年5月在美的集团年度股东大会上,曾以空调压缩机为例回应说,美的空调压缩机业务是盈利的,但并不一定所有空调厂都盈利。

除了盈利,另一个挑战是速度。美的集团副总裁、美的工业技术总裁伏拥军曾表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2025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000万辆是有可能的,如果在此之前没有成为这条赛道上的主力供应商,可能就没机会了。为了缩短进入汽车行业必要的验证周期,如果有合适的标的企业,会探讨通过兼并收购的方式进入。

创维集团相关人士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创维数字的车载人机交互显示总成系统和车载智能仪表系统已经历了两年的验证周期,因此2022年半年报才首次将相关业务单列。

而黄宏生造车也一样,从家电到新能源乘用车,这条路他至今走了13个年头,但是造车新势力的格局已初现,创维汽车能否在三年内实现300亿的目标仍是考验。(王珍 武子晔)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