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获悉,其已根据《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会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部门以及各区政府共同完成了《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规模评估(2022—2025年)》。综合评估后,2022年至2025年期间,广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45万—65万辆,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0万辆,较2018年版的适宜规模有所减少。
预计电动自行车出行量将快速增长
2022年至2025年期间,广州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45万—65万辆,中心六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适宜规模为30万—40万辆。这一评估结果对比2018年版的适宜规模(全市60万—80万辆,中心城区40万—50万辆)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综合考虑了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去年11月2日,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发布通告对电动自行车实施登记上牌管理,电动自行车的保有量、出行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迎来快速增长。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电动自行车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同属于非机动车,在骑行、停放资源中存在竞争关系和使用需求替代,因此降低总量评估规模。
“本次全市适宜总量评估委托专业研究机构完成,评估成果已经专家组评审通过,将作为2022年至2025年期间实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控制的数据依据。”该负责人称。
全面推进重点区域车辆入框停放
根据《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后,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将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投放中心六区40万辆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配额(运营配额有效期为2022年7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目前招标公告已在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官方网站等渠道挂网公示。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下一步将会同市城管、公安交管等部门和各区政府,以新一轮的中心六区运营配额投放为契机,全面推进重点区域车辆入框停放管理模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行业治理机制,引导行业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更好便利市民群众出行。
多维度进行适宜总量评估测算
记者了解到,本次全市适宜总量评估在全面总结2018年版适宜总量评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三年来行业发展变化情况、非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停放区等配套设施增长情况,从设施供给承载能力、出行需求预测、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特别是与电动自行车在通行、停放设施上的使用平衡)等多个维度,对全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适宜规模进行重新评估,并对各区、中心六区各街道的适宜总量进行了细分,有助于实现区域内车辆数量、分布与市民出行需求的均衡匹配。
在设施供给承载能力中,主要考虑了非机动车道的通行能力以及城市道路非机动车停车区的停放容量,同时,根据电动自行车的发展预期合理预留相应的设施承载能力,确保车辆规模不会超出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容量。在用户出行需求预测中,主要是结合问卷调查等,综合评估市民使用共享单车的出行意愿、交通特征,尽可能实现车辆规模与市民需求相匹配。
在与其他交通方式协调发展中,根据共享单车的功能定位,合理确定其在城市交通方式中的地位,重点考虑了其与公交地铁、市民自有电动自行车等方式的协调发展。
2020年出台实施的《广州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在源头上对共享单车实施总量控制,每3年对全市总量规模进行一次评估。
控制总量所带来的效果显而易见。企业无序超量投放乱象得到了有效治理,中心六区车辆总量从此前最高峰时期的超过100万辆压减至40万辆左右,车辆淤积影响人车通行、影响市容的问题较几年前有了明显好转。
广州市交通运输部门牵头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服务质量考核机制,由市、区、街道三级政府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重点考核单车企业在投放调度、停放秩序管理、整改工单完成率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考核结果对单车企业的运营配额实施动态调节。(全媒体记者卢梦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