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一季度,疫情和缺芯危机尚未央,全球汽车行业又不幸遭遇另一“黑天鹅事件”——俄乌局势升级。这将本已不断上升的通胀推至新的高度,并进一步扰乱了本已脆弱的汽车供应链。在此不利背景下,国际主流汽车制造商们艰难创收,大多数车企的业绩仍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
欧洲车企深受俄乌局势冲击
自2月底俄乌局势升级以来,几乎所有车企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或宣布暂停俄罗斯业务,或宣布退出俄罗斯市场,或受到随之而来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通胀飙升和供应链中断的冲击……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受影响的企业中,欧洲车企受到的影响最大,其中德系车企更是首当其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德国靠近乌克兰,且德系车企在线束、电缆和其他零部件方面都依赖乌克兰。据汽车行业一研究机构估计,由于俄乌局势造成的供应短缺,德国汽车制造商仅3月份的产量就较原计划损失约15万辆。
而俄乌局势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产量上,还体现在了业绩上。俄罗斯作为雷诺集团第二大市场,每月大约为雷诺贡献10%的营收,然而,俄乌局势的升级迫使雷诺暂停在俄罗斯的一切业务。受此影响,雷诺在俄合资公司AVTOVAZ及其子公司第一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15.7%至9亿欧元,其中AVTOVAZ的营收为5.27亿欧元,同比跌幅高达23.1%,这也导致雷诺集团第一季度的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大众集团主流品牌(包括大众乘用车品牌、斯柯达、西雅特/CUPRA和大众商用车品牌)受俄乌局势升级的影响也很大,第一季度营收从去年同期的274亿欧元下降至244亿欧元;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的14亿欧元下降至9亿欧元;其中斯柯达因整合其俄罗斯业务导致利润率出现了下滑。
宝马集团表示,由于受到俄乌局势升级的影响,该公司下调了2022年汽车部门的利润率预期,目前预计其汽车部门的息税前利润(EBIT)率介于7%-9%之间。而如果没有俄乌局势的影响,其汽车部门的息税前利润率目标为8%-10%。另外,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因调整俄罗斯业务支出7.09亿欧元。沃尔沃汽车因不堪俄乌局势导致的原材料、能源和货运成本上升,选择调整车辆价格来减轻影响。
到目前为止,除欧洲车企外,俄乌局势对其他车企的供应链产生的直接影响有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乌局势可能会加剧更广泛的供应问题。
日韩车企获得有利汇率助攻
相比欧洲车企,日韩车企不仅受俄乌局势的影响较小,业绩还得到了有利汇率的加持。
日元走弱历来是日本出口商的一大利好因素,而日本汽车业正是以出口驱动。日本经济新闻社针对世界主要货币编制的“日经货币指数”显示,今年一季度日元汇率以5.7%的跌幅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卢布。3月日元兑美元汇率跌幅达6.9%,几乎跌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不过,这对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却是个好消息,有多好呢?大和证券4月14日的一份报告估计,日元兑美元每贬值1日元,丰田的年度营业利润就将增加480亿日元,而日产和本田的年度营业利润也将分别增加130亿日元和120亿日元。
来源:大和证券
有人可能要说,日元走弱也会刺激一些进口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但正如三菱日联摩根士丹利证券分析师Koichi Sugimoto所说,日元走软给汽车制造商带来的的收益要远远超过这些负面影响,不然丰田日产等车企的财报中为何都会出现“得益于有利的汇率”字眼呢?
总的来说,汇率变化对汽车制造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和出口营收两个方面。一般而言,汇率的提升会导致进口零部件的成本增加和单品出口价格的降低。短期来看,汽车产品的对外销售竞争力会因为价格的降低而增强,从而增加营收。
在美元升值的压力下,韩元兑美元汇率也在不断下跌。据悉,今年1月至3月,韩元兑美元汇率较去年同期下跌近7%,触及近两年低点,而现代和其子品牌起亚汽车作为全球性车企,韩元走弱对它们也是一个福音。
由于韩元大幅走软提振了出口价值,并抵消了芯片长期短缺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现代汽车和起亚汽车第一季度营收和营业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同比增幅。韩国投资证券分析师Kim Jin-woo表示,“韩元走软是现代起亚汽车盈利的关键助推器,韩元贬值的速度足以抵消芯片短缺、原材料价格暴涨、俄乌局势升级后销量疲软等所有问题。”
高端车企“调价保利”
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保持业务的弹性和定价权至关重要,这也是特斯拉、奔驰等高端车企在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实现强劲收益的原因之一。
凭借更高的车辆定价,特斯拉第一季度营业利润和净利甚至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幅,令人瞩目。自疫情爆发以来,在竞争对手陷入全球供应链混乱、频繁停产的情况下,特斯拉似乎一直是一个“局外人”,连续几个季度发布创纪录的交付量和收益。收益的增长不仅得益其交付量的持续增长,还由于特斯拉适时提高了车辆的平均售价。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以俄乌局势加剧原材料成本上涨、通胀上升等为由,频频涨价,甚至一周内多次涨价。再加上削减成本的努力,特斯拉第一季度平均每辆车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了60%以上,达到16,203美元。
奔驰、宝马一季度汽车销量虽然都出现下降,但两家高端汽车制造商的汽车部门的营收却纷纷上涨,除了优先生产利润更高的豪华车和电动车之外,它们还将定价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中,宝马旗下3系、X3、X4等多款车型加入涨价的行列,价格上涨幅度为1,600-11,000元不等,而梅赛德斯-奔驰的涨价车型涵盖迈巴赫、AMG等多个子品牌的多款车型,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12.1万元不等。
沃尔沃汽车也在其财报中透露,一季度实施了价格上涨措施,但这并没有抑制消费者对其汽车的需求,毕竟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富人对涨价拥有更高的承受能力。
不过,采取“调价保利”的车企不局限于豪华车制造商,其他车企也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车辆价格。雷诺表示,随着该公司继续实施定价和车型合理化策略,其车型售价较去年同期上涨5.6%。福特也坦诚强劲的汽车定价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成本上升和通胀的影响。一贯保守的丰田也预计未来可能将无法消化的成本通过更高的标价转嫁给消费者。
展望未来,车企仍受关键零部件短缺的制约,与此同时,原材料、物流和运营成本上升也是制约因素,而这种种将使车企今年的业绩承压。例如,单就日本车企的原材料成本而言,大和证券估计,原材料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已大幅攀升。截止到2021年3月的2020财年,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每辆汽车的利润减少了1万至2万日元。而在2021财年(截止到2022年3月31日),负面影响攀升到7万到8万日元之间。据估计,如果原材料目前的价格水平持续下去,本财年(截止到2023年3月31日)日本车企每辆车的利润将减少约6万日元,实际影响可能还会更大。(占亚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