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年,传统上总是要等到正月十五闹了花灯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正月十五,皓月高悬,人间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今年春节,“兔子花灯”成为春节各大景区用创意点亮文化的中式代表元素。许多地方都有制作兔子花灯的习俗,而甘肃平凉,民间手工艺人、“温记彩扎灯笼”第三代传人温存林年年扎彩灯,年年都有创新,这一次,他又一次按照传统纸扎灯笼方式扎起了兔子灯笼,只为“兔”个喜庆吉祥。
1
(相关资料图)
灯笼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它最早作为照明工具出现,给古代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灯笼的制作逐步趋于机械化,如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灯笼早已退去照明的功能,更多时候在烘托节日氛围之余,带给我们新的文化体验。
今年春节,无论是大型花灯,还是孩子们手里的小灯笼,各地的兔子花灯都格外引人注目,而温存林则是使用最传统的手艺——手工制作兔子彩灯。
2023年2月2日农历正月十三,当奔流新闻记者来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文化街居民住宅区老艺人温存林的家里时,他家中的彩灯架子上已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扎灯笼,每一盏灯笼都让人爱不释手,尤其是萌萌哒兔子灯笼格外引人注目。
“春节前,我就在原有传统莲花灯笼的基础上,又创新制作了彩色兔子灯、蝎子灯、石榴灯、松鼠灯4个种类的灯笼,再加上原有5个种类的传统灯笼,以9个种类的彩灯欢庆兔年元宵佳节。”温存林说。
今年73岁的温存林,近50年来,把大把的时间都花在彩扎灯笼的制作与研究上,他的灯笼以平凉本地传统工艺为主,又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受到很多人喜爱。正月十五闹元宵,手里挑一个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彩扎灯笼,不仅平添喜庆,更是讨个好彩头。
去年国庆节期间,温存林就开始琢磨制作兔子灯笼,他从准备材料和造型设计开始,手工扎制彩灯不停歇,目前已制作了170多盏彩灯,其中56盏兔子彩灯格外受大家喜欢。从选择扎彩灯的竹子、绑架子、染纸、糊纸、绘画、贴字到成型完工、出售,都是他一个人的活计。这门祖传手工艺,温存林早已烂熟于心。从艺多年,温存林对制作彩扎灯笼最深的感受就是,手艺是“磨”出来的。
2
今年是兔年,兔子的形象是温顺、平和、优雅的,还有强健、敏捷、不屈的一面,譬如谚语“兔子飞跑起来,连狗都追不上”“兔子急了也咬人”,武术里就有很出名的一个招数叫“兔子蹬鹰”。温存林说:“孩子们都喜欢兔子,这是因为不仅有代代流传的‘小白兔与大灰狼’的故事,有孩子们最爱玩的‘小兔子拔萝卜’的游戏。今年是兔年,元宵节做一些兔子彩灯助大家热热闹闹庆元宵”。
温存林一边绑扎兔子灯架子,一边向记者介绍他今年制作的两种类型的兔子灯笼:“第一类是我祖父和父亲传承下来的仿古式兔灯,用的材料多,工序复杂,做成一盏兔子灯笼需要花费6至7小时,绑扎六个竹子大圆圈,两个小圆圈,绑扎兔子身躯,要求严格,一定要绑扎细致、紧密,确保不松动、不走劲,做成的兔子灯笼才美观好看。绑扎活儿做得好,成品才能惟妙惟肖。第二类则是我自己创新制作的现代彩色兔子灯笼,比仿古式兔子灯笼看起来大气一些,工序相对少一些,制作起来比较省工省力。创新的兔子灯笼制作需要2个竹子长方形,两个大圆圈,两个小圆圈,糊纸用的是自己亲手染成淡绿色的彩纸。把兔子灯笼做成彩色的,更能突显节日的氛围。”颇有韧性的竹条在温存林手中,显得非常“听话”,这或许正是源于其多年磨练的手艺,如此呈现出的兔子灯笼作品也显得身躯灵动,活灵活现。
“欢欢喜喜过春节,热热闹闹庆元宵。我扎彩灯这么多年,就图个喜庆、欢乐、吉祥。”温存林告诉记者,近几年,他的纯手工彩扎灯笼大多是提前预约定做,已经很少走街串巷销售。今年,他还接到平凉市、区文化馆的邀请,参加元宵节期间非遗物质产品展示展销会,他准备带着新制作的“蟾吐钱灯”“蝎子彩灯”“兔年吉祥”彩色灯笼参加展销会。
2017年,纪录短片《温记灯笼》入围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后,温存林在自己制作成的每一盏彩灯上都加盖“温记灯笼”的红色印章,并为每一位购买彩色灯笼的客户赠送一支红蜡烛,自此,越来越多的人记住了“温记灯笼”这门传统手艺。
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荆雯
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 郭惠民
视频丨通讯员 赵思梦 拍摄 记者 荆雯 剪辑
(奔流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