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站在腾冲国殇墓园童子军墓碑前,10岁男孩面朝铜像深深鞠上一躬,面前的小战士铜像举着大拇指,还是当年英勇抗敌的神气模样……镜头定格,上海市嘉定区卢湾一中心实验小学四(8)班男生何泽恺收获了寒假云南之行最有意义的一张照片。沪滇相距近3000公里,决定自驾游之后,除了热门景点,小何的父母特意将这里作为旅途中重要一站,带着孩子走进墓园,参观滇西抗战纪念馆,感受当年中国远征军收复腾冲的英勇气概。
这个寒假,和小何一样,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和嘉定区卢一实小的很多孩子,都将博物馆加入了度假“行程单”。校长吴蓉瑾介绍,“爱上博物馆”是卢一小学的孩子们每年假期的特色作业,如今,越来越多的嘉定小伙伴们也加入了去博物馆“打卡”的队伍。
“打卡”,并不是蜻蜓点水般地拍照、闲逛、走人。老师们惊喜地发现,家长们在行程前后,都和孩子们一起做足功课。小何爸爸从事的虽然是IT工作,但对历史格外着迷,讲起抗战史头头是道,义不容辞地担任了行程规划和全程导览;小何妈妈则负责购买相关书籍,让在上海长大的孩子对西部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有初步的了解。“其实,对于远征军的事迹孩子一开始是陌生的,但是爸爸领着他一个个展厅看过来,再扫二维码听讲解,孩子很有触动。”小何妈妈说。“我最难忘的是,第三展厅里面陈列了日军的生化武器。他们进行肆无忌惮地生化战,释放大量鼠疫、霍乱细菌,滇西地区死于疫病者超过21万人。”柯泽恺用“残暴至极”来形容眼前浮现的画面,也更加深刻懂得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几个字的含义。在墓园出口处,看到和自己年纪差不多大的小战士雕像时,他主动提出去买一束花,送上跨越时空的敬意。
历史、艺术、科技、文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孩子们在不同的博物馆各有收获,也探寻着不同城市的秘密。在湖北省博物馆,二年级男孩赵祯洋大开眼界,不仅亲眼到了曾经在《国家宝藏》节目中认识的越王勾践剑,还见到了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编钟。“我完全想不到会有如此庞大的乐器,整套编钟放在一个巨大的玻璃展柜里,足足有一间房子那么大!敲击不同部位,同一钟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而且两个乐音之间相差三度。”小赵正在好奇古人是如何弹奏时,妈妈带他去看了编钟表演,他觉得,钟声就像风铃。
四年级男孩周子云刚走进徐汇区土山湾博物馆,就被5米多高的“中国牌楼”所震撼。令小周惊讶的是,这里160年前是个孤儿院,不仅庇佑一代代孩子成长,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海派艺术家,被称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这座始建于1914年的牌楼就是多名土山湾孤儿打造,既有中国传统技法,又融入了西方透视学原理,还曾获得过“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的甲等大奖章”。
在上海天文馆“家园”展厅,女孩王钰萱发现,自己一靠近“太阳”模型就能感受到它的热情似火,原来,是附近的热风口让游客有了温度感受。小姑娘由此产生联想,“在太阳面前我们太过渺小,但是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继续着生命的颂歌,延续生命的神奇,每个人都能散发自己独特的光芒。”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