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如何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努力成为推进我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引擎和发动机?各地方高校都有着不同的“答案”。前不久,江西省印发了高等学校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提到实施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
事实上,我国早已开始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型高校。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财政部共同颁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拉开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帷幕。
不同分类方式发展模式不同
地方本科院校为何要转型呢?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教育任务,我国高等教育由此发生了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类型被划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2种。“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院校设置上,又把它们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技能型3大类型。‘2还是3’,其实在发展的目标、路径、模式等方面是不一样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小平教授阐释道,“应用型大学恰好介于其中,它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职业技术型院校。在高等教育类型上,应用型大学也介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所以才要走转型发展之路。”
“应用型大学主要培养本科以上层次、从事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研究的应用型人才。”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周群英是《高等教育蓝皮书》的作者之一,据她介绍,2015年之前,国家教学成果奖项有51项涉及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见部分高校已对本科以上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了自发式探索。
《意见》的出台,使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由之前的各地方政府和院校自发探索阶段进入了中央政府政策引导和促进阶段。
“转型的重心主要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为此,地方政府颁布各项政策以推进地方高校开展试点改革,形成了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一体化、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本科高校组建各种类型联盟,合作统筹资源,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周群英说。
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高校主动对自身内部结构要素以及要素间关系进行调整、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进而实现内部稳定性与外部兼容性相平衡的动态发展方式。”周群英指出。
周群英研究发现,本科院校转型、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确立本科教育的主导地位;明确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促使教师队伍建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推动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化发展。
在专业调整方面,以常州工学院为例,其基于常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增设飞行技术专业,停招酒店管理专业,同时对接产业链逐渐形成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信息工程等10大专业集群。“专业的调整,一般是基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突破口对专业进行改造,以及对接产业链发展专业集群。”周群英说。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重在发展‘双师双能型’教师。”周群英指出,如莆田学院的“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高达61.29%;除了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还鼓励、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赴国内外高校访学进修,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
“转型高校应重视并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包括人员交流、构建合作平台、组建校企联盟等。”周群英说。
在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下,高校转型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离真正转型成功尚有一段距离。“转型过程中,部分高校出现了新的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周群英指出,对地方本科高校而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跳出传统精英教育的老路,重点培养服务地方或行业产业的专业化人才,但人才培养的转型并非贴上“应用型”标签那么简单,而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制度性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性变革。
此外,经费投入未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缺乏权威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等问题也困扰着转型中的高校。
走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
“我们既要认识到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也要认识到这种转型发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对于应用型大学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刘小平认为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因为转型发展必须建立在自身条件和已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是由内而外、由易而难的渐进式发展,不可能靠短期行为就能完成。并且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还要在基础条件、理论指导等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实现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很重要。”周群英指出,在不可能短期内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唯有地理位置相近、专业设置相同的学科专业有效利用和挖掘区域资源,建立实践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才是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在刘小平看来,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必须走差异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这2个核心问题上,应用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是不一样的。新建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和民办本科院校要转型发展为应用型大学,必须重新考虑自身的目标定位、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模式等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问题,要走与研究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等不同的发展之路。”刘小平强调,应用型大学要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研融合上来,加强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使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学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举措真正落到实处。
周群英认为,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需要高校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和服务地方之间保持张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处理好人才普遍需求与地方实际需求的关系。(本报记者 叶 青 通讯员 杨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