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向SEC递交招股书 三项业务支撑营收
北京商报| 2021-06-15 10:34:02

上市传闻成真,滴滴在6月11日正式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分别实现营收1353亿元、1548亿元和1417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422亿元,核心支柱都是国内出行业务。

尽管整体上滴滴调整后(非公认会计准则)仍然亏损,但国内出行业务在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2020年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这是滴滴走向正循环的信号。

三项业务支撑滴滴营收

根据滴滴招股书,2018年至今,滴滴的营收均来自于三项业务,分别是中国出行业务(中国网约车、出租车、代驾和顺风车等业务)、国际业务(国际出行和外卖等业务)和其他业务(共享单车和电单车、车服、货运、自动驾驶和金融服务等业务)。截至2021年3月,滴滴在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约4000多个城镇开展业务。

2020年,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营收分别是1336亿元、23亿元和58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和国际化业务的台营收从2018年的18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42亿元,再增长到2020年的34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2020年和2021年第一季度的台收入中,93.4%来自于中国,6.6%来自于国际。

2021年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分别实现营收392亿元、8亿元、21亿元。和2020年同期相比,滴滴其他业务的营收增长明显。2021年一季度,滴滴其他营收同比增长179.5%;中国出行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07.1%;国际业务营收增长4.8%。

从营收结构看,中国出行业务一直是滴滴的营收主力,2018-2020年,这部分营收占比分别是98%、96%、94%,2021年一季度,中国出行业务营收占滴滴总营收93%。

其实,还可以通过交易总额来观察这家出行企业。在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中,滴滴中国出行业务的交易总额为1216亿元,比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的六个月增长了80.3%,比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的六个月增长12.2%。

国内出行业务实现微利3%

在盈利表现上,财报显示,滴滴中国出行业务在2019年实现调整的息税前利润38.4亿元,2020年39.6亿元,2021年一季度36.2亿元。此外,2020年中国网约车业务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3.1%。整理来看,2020年一季度滴滴净利润54.8亿元。

艾媒咨询CEO张毅向北京商报记者直言,“滴滴盈利并不意外,毕竟滴滴的用户体量摆在那里,用户对滴滴也很依赖,因此单季度实现盈利没有问题”。

提到用户量,滴滴在财报中有详细介绍: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93亿,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56亿月活用户,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从单量和交易额来看,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全球均日交易量为4100万单,全台总交易额为3410亿元。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的3年时间内,台司机总收入约6000亿元。

对于这次募资的用途,滴滴在招股书中透露,计划将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扩大中国以外国际市场的业务;约30%的募资金额用于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约20%用于推出新产品和拓展现有产品品类以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剩余部分可能用于营运资金需求和潜在的战略投资等。

管理层投票权超过50%

众所周知,滴滴在上市前就是资本市场的宠儿,融资额数次刷新纪录,那么管理层对公司的掌控力如何?

滴滴在招股书中表示,IPO之前,滴滴创始人、CEO程维持股7%,联合创始人、总裁柳青持股1.7%。根据中概股常规的同股不同权的安排,程维柳青合计拥有超过48%的投票权,包括程维柳青在内的滴滴管理层拥有超过50%的投票权。

其实,互联网公司采用同股不同权的模式,让保证管理层对公司的掌控力是常见的操作,比如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小米创始人雷军、拼多多创始人黄铮等都是类似做法。

此外,根据招股书,滴滴最大股东软银委派的董事会成员Kentaro Matsui,将在滴滴上市时辞任董事,这意味着软银将退出滴滴董事会。对此,张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软银是以风险投资商的身份投资滴滴的,一般这种投资方的退出路径是上市,但是股东和董事会董事是不同的身份。软银退出董事会,我认为也是合理的,这样管理层可以更好地把握公司的发展方向”。

比达分析师李锦清也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软银退出滴滴董事会和滴滴管理层投票权过半,看起来是两件事,但是都是为了滴滴能够自主发展”。

(记者 魏蔚)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