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健全金融法治,化解存量风险,以零容忍的方式加大对各类违法违规乱象的治理力度。2022年共有4620家银行保险机构、7561名责任人被监管部门处罚,罚没金额达28.99亿元。
进入2023年,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业务的监管仍坚持“严”字当头,金融严监管的高压态势对不同体量的银行一视同仁,只要踩了红线就难以逃脱严惩。除对机构罚款外,监管部门还对相关责任人实施罚款。
(资料图)
曾因“酒局耳光”上热搜的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就在近日因12项违规被罚810万。这也是厦门国际银行继新行长曹云川上任以来,收到的百万级大额罚单。
多年IPO之路前景不明,厦门银行正在面临分支行违规不断,不良率攀升,业绩持续承压的多重挑战。内控问题突出,业绩增速拖行业后腿,厦门银行正在站在半山腰。
多家分支行罚单不断 “砍头息”等投诉频现
厦门国际银行成立于1985年8月31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总部位于厦门。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万亿级城商行。1月19日,厦门国际银行发布公告称,接受章德春辞去该行行长职务,同意聘任曹云川出任行长,并提名曹云川为第三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2月,其任职资格已获监管批复。2月20日,监管核准王萌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兼合规总监)的任职资格。
2月24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被罚810万元。同时,13名相关业务负责人累计被罚60万元。主要违法违规事实包括:
1.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违规领域;2.同业投资业务资金投向合规性审查失职;3.项目融资业务资本金到位证明材料虚假、合规要件缺失;4.发放虚构用途的贷款;5.浮利分费;6.置换贷款业务被置换债务虚假;7.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处置本行不良贷款且贷款资金被用于投资商业银行股权;8.贷款风险分类不真实;9.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归还本行逾期风险资产;10.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业务管理不规范;11.石景山支行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业务资金用途监控严重失职;12.亚运村支行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业务资金用途监控严重失职。
其中,9项涉及贷款案由。3项行为发生于2021年6月之前。9项行为发生于2016年至2020年期间。
1月10日中国银保监会公开信息显示,因向借款人转嫁抵押评估费用和抵押物财产保险费、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流动资金贷款贷后管理不到位等,厦门国际银行漳州分行被罚100万元,3名责任人被罚,处罚决定日期为2022年12月29日。
2022年7月,厦门国际银行莆田分行被罚280万,罚因也包括项目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管理未尽职、票据业务不审慎等。
2020年6月,还是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因未经授权查询征信信息等行为被警告并合计罚款347.5万元。时任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支行行长等15名相关负责人被处0.7万至18万不等罚款。
除罚单中提到的违规行为,在各大投诉平台上也能常见厦门国际银行的身影。投诉内容有砍头息、征信问题、暴力催收等等。
面对新行长上任以来的首张大额罚单,值得厦门国际银行警醒,自查自纠,改善薄弱环节,健全并落实内控制度和增强守法合规意识。金融市场参与各方对市场规则和职责权限都要心存敬畏,方能远离监管红线守住合规底线。
业绩增速拖后腿,信用减值损失超51亿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未上市的万亿级城商行,,截至2022年末,厦门国际银行总资产达到1.09万亿元。该行资产规模在2021年突破万亿元,跻身万亿城商行序列。此外,厦门国际银行贷款拨备覆盖率也在持续下降,2022年6月末为163.03%,相比年初降超30个百分点,2019年—2021年分别为323.47%、259.80%、202.73%。
不过,2022年前三季度,营业支出89.69亿元。其中,信用减值损失达51.71亿元,同比增长32.12%;业务及管理费36.07亿元,同比增长14.69%。
2022年前三季度,厦门国际银行实现营收126.09亿元,同比增长1.89%;归母净利28.44亿元,同比下降23.67%。2019—2021年,厦门国际银行营收分别为168.84亿元、179.19亿元、167.92亿元;净利分别为63.15亿元、57.28亿元、58.00亿元。业绩增速承压。
对比同期其他A股城商行净利增速在15.20%左右,高于国有大行6.47%、股份制银行9.39%、农商行12.98%。厦门国际银行的业绩表现似乎在拖行业后腿。值得关注的是,厦门国际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等指标近年来在下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厦门国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低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9.15%。
另一个挑战来自资产质量方面,从2019年至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走高,从0.71%升至1.16%。
数据显示,近年来厦门国际银行及港澳附属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珠海、厦门、福州、泉州、香港、澳门等地共设有140多家营业性机构网点。而除了北京分行外,厦门国际银行多家分支行遭到监管处罚。在今年1月10日,银保监官网发布公告显示,厦门国际银行有三家分支机构被罚,处罚金额合计445万元。其中,漳州分行收到一张百万罚单。
综合来看,这些罚单涉及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内控合规、风控和管理方面,并不是复杂的金融衍生类业务。之所以在传统业务环节上问题频发,甚至是屡查屡犯,主要银行内控、贷款管理等机制落实不到位有关。疏于合规管理、内部监督“走过场”或许成了通病,这无形之中助长了金融风险的苗头。
多年艰难上市 新行长能否带来曙光?
如今,厦门国际银行可谓站在半山腰。向下是内控问题突出,业绩增速承压,向上是前景不明的IPO进程。
从2021年数据来看,共有9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元,除了厦门国际银行外,其余8家均已在A股或H股上市。
早在2007年,厦门国际银行就已经提出了A股上市计划。然而碍于其合资银行的身份,不了了之。2013年,厦门国际银行完成改制,外资股东股权占比压缩至25%的红线内,从中外合资银行改制为中资商业银行,同时也从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解除掉外资身份的限制后,厦门国际银行于2016年再次发起IPO,开启一轮增资扩股计划。不过,在推进过程中,该行将增发价格涨至4.8元/股,老股东福建发展高速“半路下车”,决定放弃本轮增发,厦门国际银行IPO再次搁置。
直到2022年12月,有消息传出“厦门国际银行考虑进行13亿美元的香港IPO”,但随后厦门国际银行否认了这说法。
此前,厦门国际银行在2019年年报中强调,监事会建议加强研究和落实三地联动、上市工作等战略层面工作。新一轮五年战略规划更明确提出,全力实现IPO上市。如今五年战略规划期限将近,一位城商行分析人士表示,厦门国际银行新行长上任或许会为新的IPO计划带来很大推动,不过最终新行长能否带动业务面向新,给IPO带来利好信号,还需交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