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法官在场,调解协议经过法院确认,是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木工小赵和工友们在一起劳资纠纷中,对调处后的执行效果心存疑虑。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金汇派出所副所长游强的话给了工人们一颗“定心丸”。
(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上海虹口警方推出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所联动”机制,整合公安民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倾听群众诉求、提供法律服务,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三所联动”在全市推广的过程中,上海奉贤警方继续探索创新,将法官、法庭引入基层纠纷调解第一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再添一股新力量,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启新篇章。
据统计,上海奉贤警方已试点依托“三所一庭”机制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800余起,110矛盾纠纷类重复警情、侵权类案件发案量分别下降了11.3%和26%,矛盾纠纷调解率同比上升了3.7%。
一纸调解协议消融三尺寒冰
“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一对王姓兄弟因为父亲留下的自留地权属问题发生冲突。柘林派出所接警后,就矛盾与司法所进行会商研讨,发现两人执拗于“讨说法”,始终不能释怀。
如果只针对两人肢体冲突导致的人身损害依法处罚,并不能真正化解纠纷,反而可能导致矛盾升级。派出所想到了上海郊区独有的法院“派出庭”机制,尝试引入法院法庭的联动调处,通过“三所一庭”四方力量让纠纷调处更具法律权威和效能。
法官介入后,针对此案涉及的《继承法》《物权法》等法律问题,为两兄弟深入剖析,明确两人权利义务的同时,在道德伦理层面也开展教育说理。两人听后深受触动,经过多方努力,法庭通过司法确认“书面协议”,王家兄弟最终点头认可,握手言和。
“哪些部门参与调解,要基于矛盾纠纷的性质和调解难度综合判断。”柘林派出所所长汪培敏告诉记者,以往纠纷调处过程中,民警到场、律师坐堂、调解员劝导这“三所联动”就能解决绝大部分矛盾,但对涉及群众重大利益的问题,有时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候及时提级启动“三所一庭”机制,让法院、法庭及时介入,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便捷、高效、低成本的调解,加上法院法庭的一锤定音,真正起到了定争止纷的作用。”据汪培敏介绍,通过这种分级调解矛盾的“正确打开方式”,柘林派出所近一年内化解矛盾纠纷103起,地区矛盾纠纷类重复警情量、侵权类案件发案量实现双下降。
民事一审诉讼案件量持续下降
最近,奉城人民法庭派法官走进派出所交通事故调解室,参与一起交通事故纠纷调处。
从以往判例入手,法官通过权威法律解释,引导事故双方作出合理合法的诉求,快速促使当事双方达成一次性赔付的和解协议。基层民警纷纷感慨:法官的介入为调处疑难矛盾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家的底气足了”。
同样的感受,很多处于矛盾调处一线的人都有。塘外村村支书张兵告诉记者,农村碰到的各类邻里和家庭纠纷特别多,“清官难断家务事,缺乏专业法律知识的村干部总感觉使不上劲。”如今这一“心结”已彻底打开。“矛盾调处过程中,将法庭的‘刚性’优势,与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的‘柔性’宣教引导优势相结合,形成警调、访调、诉调、仲调相互支撑,让基层干部开展群众工作更有底气。”
对于法院来说,“三所一庭”没有带来工作量的攀升,相反很多纠纷被化解于源头,消弭于无形。奉贤区新城人民法庭法官陈蓓认为,提级化解纠纷调解工作对于缓解地区法院审判压力的作用已见成效。“我们的民事一审诉讼案件量已呈持续下降态势。”
专业人士更需要专业素养。柘林司法所所长潘蓓告诉记者,在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同时,司法部门也通过“三所一庭”法律课堂的全面开讲,不断提升调解组成员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进而推动全民“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民警、律师、司法干部和法院工作人员,都要定期参加主题培训以案说法,学习婚恋情感、邻里关系、用工纠纷等矛盾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通过典型案例的不断交流研讨,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被用于调解实践中,实现良性循环互动。
新民晚报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