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时快讯】独家述评|职住平衡方可实现“幸福通勤”
新民晚报| 2023-02-10 13:10:00

每天来回4小时、坐10趟地铁,近日,上海一女生的“极端通勤”引发热议。“每天早上8点出门,晚上到家9点多了,洗完澡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仅凭当事人的描述想象一下,在拥挤的早晚高峰地铁里上上下下,疲惫感已经扑面而来。


(相关资料图)

这位女生的经历,不少网友都深有同感。《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在中国,有超1400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60分钟的极端通勤,比重为13%。

高昂的通勤时间成本,一方面,关系到上班族的健康——有研究表明,极端通勤者患抑郁症的风险会增加33%,肥胖的可能性也会提升21%。另一方面,这也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健康——前述《报告》显示,青年群体追求“更快”“更短”通勤,良好的通勤体验无疑是一座城市吸引人才的加分项。漫长的通勤,则可能在无形中消磨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

显而易见,极端通勤影响人们的幸福感,也影响着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因此,如何保障通勤质量、实现职住平衡,已成为城市空间治理面对的重要议题。

极端通勤,其实是“职”与“住”的空间分离所致。一座城市的商业区商务区以及更多的就业岗位,往往在市区核心地段,这里也是寸土寸金之地,更多人选择住在郊区或副中心。我们可以从中拆解出两个基本问题:人们能否在工作单位附近,找到满意的住处?或者,能否在居住区域附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第一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如何利用,人才能否负担高昂的生活成本;第二个问题,则在于郊区如何吸引导入更多高端产业,为人才提供足够有潜力的发展前景。

让人欣慰的是,在上海,这两个问题都在被关注,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例如,加快推进租购并举。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市新增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18万套(间),提前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7.3万套(间)的目标任务;目前,全市已累计建设筹措保障性租赁住房38.5万套(间)。为了让更多来沪新市民、青年人租得近、住得好,耀华璟耀公寓、耀华璟滨公寓等申城第一批保障性租赁房项目将公示租金,一房一价,分批次入市。

又如,积极优化市域空间格局。近年来,上海加快推进“五个新城”建设,职住平衡就是鲜明要求之一。“五个新城”正打造“一城一名园”品牌,构建各具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体系。此外,要实现区域职住平衡,不仅在于产业空间与居住空间的耦合,还需要更多功能导入。因为,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就业机会,还有教育医疗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

此外,还应打造多元立体的综合交通体系。根据国内外研究,5公里内通勤是“幸福通勤”的最大阈值,45分钟是超大和特大城市中心城“理想通勤”时间分界线。其实,对很多人来说,通勤体验不仅在于空间距离更短,也在于公共交通是否便利可达。例如,从闵行莘庄到青浦徐泾,直线距离约16公里,坐地铁却要换乘3部,绕行到市中心的徐汇、长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的嘉闵线将提供更便捷的换乘。

事实上,长时间、长距离通勤,是“大城市病”的一种显现,国际社会也面临类似的境遇。在国内,成都、北京、苏州等城市已陆续推出通勤提升专项行动。要改变现状,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可以看见,职住平衡已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考量。我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实现“幸福通勤”。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