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看了标题后,有人可能对“鲞”字一时反应不过来,“鲞”鱼是何模样?有人以为“鲞”与誊写的“誊”相似,也就蒙一下,就叫“誊(音藤)”鱼吧。
略略科普一下:鲞(音想)鱼是一种鱼类的称谓,是生长在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的常见鱼类,学名叫作鳓鱼、北方称鲙(音快)鱼、白鳞鱼,南方称曹白鱼、白力鱼、鲞鱼等,据资料记载,鳓鱼在我国已有5000年的捕捞历史。它是东海主要的渔获之一。以前为了保存鲞鱼起见,大量的鳓鱼被制作鳓鲞,也就是鳓鱼干,因此鲞还有一种解释为“干”,最常见的是“黄鱼鲞”“鳗鲞”。
“鲞”:宋范成大赞称,“美下着鱼,是为鲞字。”那鲞鱼味美,更是物超所值。青岛即墨那一带,有着过年吃鲞鱼的习俗,是大年夜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既然鲞鱼的鲜美不亚于带鱼和黄鱼,那为何不受常人待见?主要因其刺太多。
我缘何成了食鲞的老饕呢?还得从五十多年前说起,那时我是单身汉,姑父母疼爱我,时不时地叫我去打打牙祭,我至今忘不了那次吃鲞鱼的情景。姑父是山东荣成海边长大的,烹制海鱼的功夫深厚,知我喜欢吃鱼,特地准备一条银光闪闪的鲞鱼。那天中午亲自下厨掌勺,在鱼身上划了数刀,在冷油热锅中,放入整条的鲞鱼,鱼皮金黄,再翻一面,然后,神奇地把鱼铲在大盘里,皮一点不坏。然后,配制独家的酱汁,将鱼小心地放入锅中,倒入酱汁,再加入些许高汤,开大火烧开,再小火炖入味,然后大火收汁,让汤汁把鱼身浸着,再撒上点香菜,那时满屋净是鱼香味,我大快朵颐,而且学会了姑父教我的在舌尖齿颊之间,如何灵巧默契地吮咂剔出鱼刺的方法,此后,我远离鲞鱼虽鲜美而多刺的烦恼。从那时起,我时不时地向姑父讨教一些挑选、烹饪鲞鱼的经验,还在家中试烧鲞鱼解解馋。
结婚后,太太不喜欢吃鲞鱼,怕刺多,喜欢带鱼、鲳鱼、小黄鱼,而我就好鲞鱼这一口,有时餐桌上放着两份鱼,别人见之说,我家是一桌两鱼。经不住我的劝说,她慢慢地品尝出鲞鱼独到的美味,而且学会了规避多刺的方法。现在,她也喜欢吃鲞鱼,终于“志同道合”了。
如今,除了红烧、清蒸外,我又从宁波朋友那里,学着烹制三刨咸鲞鱼蒸蛋、蒸肉饼子。朋友介绍了苏州一张美食名片:虾籽鲞鱼。他还录制了苏州人制作虾籽鲞鱼的视频,我想按图索骥,如法炮制,鲞鱼的美味不就更加丰富了吗?(伦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