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旬以来,申城发热患者增多,医护人员感染的比例也跟着上升,急诊、产科等特殊岗位运行情况如何?互联网医院如何保障服务?12月22日,记者实地探访了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被一句朴实的话感动了:“只要还有一个患者,我们就会想办法‘匀’出一个能看病的医生来!”
有医生发烧 立刻就有人顶上
(资料图片)
公利医院妇产科有15名医生,12月22日早上能到岗的是8个,其中两名医生又因发烧回家,科室副主任王智丰立刻顶上:“下午的门诊必须有人,我来。”
医生越来越少,可产妇的突发状况却很难预测。12月21日,120急救车送来一名产妇,怀孕已经38周,新冠阳性、高烧40度,这名产妇大卡并未建在公利医院,但120医生果断就近将产妇送到了公利急诊。当班的产科董颖医生一听产妇说浑身痒,立刻警觉起来:“快!查肝功能!”果然!是胆汁淤积综合征,必须立刻剖宫产,否则宝宝有危险!说时迟那时快,王智丰等专家迅速到位,一台急诊剖宫产及时完成。
特殊时期,部分孕产妇难免“中招”,其中又有部分高烧的孕妇肚子里的胎儿有可能受到影响。王智丰说,无论孕妇大卡建在哪里,也无论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医生都会立刻尽最大努力守护母亲和宝宝的健康。
“王医生,我阳了,能吃药吗?”王智丰接诊的一位怀孕34周的孕妇,回到了绍兴娘家,咨询电话仍然打回了浦东。“别害怕,你先把你家里的药拍给我看,我来帮你选能吃的药。”医生一句话就让孕妇的心情平复了下来。王智丰说:“我们科里头一批阳的医护人员,马上就能回来工作了,不会有问题的。”
每天1000多个问题都有回复
半夜两点的电话也有人接
“每天在公利互联网医院咨询的市民超过1000人次,打电话来的还有300来个,有的时候半夜两点多电话还会响起。”公利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施怡透露,接电话和在线上回答问题的医生,就是当天要看门诊、查房等的医生,“我们的医生自愿用自己的时间来守护患者,我真心疼我的战友们。”
施怡看完上午的门诊,刚刚摘下防护面罩,一个接一个的电话就打了进来,记者注意到其中一个电话是一名科室主任向施怡求助:“我实在腾不出医生来接电话了,怎么办?”这个问题立刻就上传到了医院党组织群,很快就有了答案:发动党员带头。“我们是医生,再加上党员的身份,这个时候没有谁会退却的。”
周一到周日,公利医院全科门诊全开,互联网咨询主力也是全科医生。“我们的90后医生张刘瑜一天回复了1000多个问题,我发现这个小姑娘特别有耐心,打电话来的多半是老年人,我听她反反复复跟对方说着,真了不起!”全科科室副主任李一鸣感慨道。
每天1000多个问题很多是重复的,但是,医生们不敢怠慢,生怕错过。几天前的夜里10点多,李一鸣在互联网医院咨询栏目里看到一位60多岁的阿姨比较焦虑。“我立刻打电话给这位阿姨,倾听、安慰,就这么过了几十分钟。”等到阿姨的心情平复了,李一鸣又联系到所在社区,请社区进一步关心帮助。
先把看得见的事情做好
需要化疗的肿瘤病人无疑是疫情中比较焦虑的人群之一。肿瘤科副主任医师许凤刚刚“阳康”,这两天,她家里的亲人也陆续阳了,她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还要为焦虑的患者拿主意,她说:“最近我处理的一名患者让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这是一名肺癌患者,11月2日刚刚接受了手术,最佳化疗时间在12月5日前。然而,疫情渐渐趋紧,这名患者一犹豫就错过了时间,找到许凤的时候仍然在焦虑:“再不化疗,恐怕会发生转移;化疗,又怕在医院感染病毒,怎么办?”许凤知道患者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前辈朋友,在与患者的沟通中,这位前辈的一段话让大家茅塞顿开:化疗是活下去必须的,感染病毒却不一定。一个是眼前事,一个是未知事,先把看得见的事情做好。
就在患者再次入院来做化疗的时候,许凤阳了。但是,患者和许凤都很心定,“该干嘛干嘛,一步一步走呗。”12月21日,这名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出院。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