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碳中和为目标的发展要求下,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应如何加强全生周期绿色管理?四川大学副教授、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专委会(LCA)主任委员王洪涛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需要建立持续40年的全生命周期碳中和管理体系,按标准核算碳足迹,全过程协同创新和减排、抵扣,并加强对外交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碳足迹管理将产生巨大影响
王洪涛告诉记者:“关于碳中和,已形成很多标准,但大多是框架性的,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目前,让全球汽车供应链最紧张的,就是《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
据介绍,今年年初,《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在欧洲议会环境、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委员会(ENVI)以74票赞成、8票反对和5票弃权获得表决通过;预计2022年年中完成立法,年底更新核算标准,2023年上半年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确定审核规则。也就是说,企业只有12~18个月的时间完成认证。一旦这项法规实施,全球动力电池产业将受到巨大影响。
“欧盟对碳足迹抱有强烈的企图心,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可能被挡在欧盟、美国市场之外。”王洪涛认为,《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不仅仅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信号,其根本目的在于借此完成对本土相关产业的扶持。众所周知,欧洲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消费市场,为了大力加以推广,欧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而目前,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在当地销路不错,欧洲本土生产的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并不高,这才是欧盟推动上述法规落地的根本目的,即利用碳足迹要求相关产品本地化生产,进而达到发展相关产业的目的。按照规划,2025年,欧盟的动力电池产能将可满足700万~8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据悉,为进一步扶持电池产业发展,欧盟已批准了高达200亿欧元的资金投入,来自12个欧盟成员国的超过60家企业将在德法两国的带领下参与其中。
王洪涛告诉记者,欧盟碳足迹管理,对背景数据集的评分规则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如果产品在欧盟成员国生产,地理代表性将获得最好的1级评价,但如果采用了其他国家的数据集,将得到最差的5级评价。据悉,背景数据集是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主要基础性指标,一旦这项指标不能通过,也就意味着企业很难获得认证。王洪涛强调,本国的背景数据集可获得高评分,将使欧盟的碳足迹管理对本土产品发挥很好的保护作用。“欧盟在大力发展动力电池产业的同时,必然要限制进口产品在本地抢占市场。”他说道。
按照《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2024年7月起,工业电池、轻型运输工具电池、新能源汽车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报告;2025年7月起,按碳足迹大小分级;2027年1月前,出台碳足迹限值。“如果国外的产品无法通过欧盟的碳足迹认证要求,本土相关产品无疑将获得巨大的发展机会。”王洪涛直言。
要明确目标建立背景数据库
“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关键是确认减排目标。”在王洪涛看来,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具有很强的结果导向性,最终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是企业建立何种管理体系的前提。
记者了解到,欧盟碳足迹管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核算标准,也没有指定认证机构或推出审核规则,但相关法规的实施却很紧迫。中国企业要想完成背景数据集/库的搭建需要时间,更不用说还要完成报告和认证了。“欧盟碳足迹管理目前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将严重影响中国企业未来在欧洲市场的发展。”王洪涛指出,这些不确定性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未来在欧洲市场发展的掣肘。
汽车产业链条非常长,一辆整车涉及上万个零部件,企业要建立背景数据库/集,需要对这些零部件进行拆解,明确材料、加工环节能耗等各项碳排放指标,再带入核算标准进行核算,才能完成抵扣。“已有我国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委托我们进行数据库的建立。”王洪涛介绍称,“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任务十分繁杂。”
随着近几年绿色制造的推进,我国一些企业在碳足迹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以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信戴卡为例,在“十三五”期间,其碳足迹管理水平已经达到全球一流水平。摸底数据显示,中信戴卡产品平均碳排放水平约为12.43kgCO<sub>2e</sub>/kg Al,低于国内16.38kgCO<sub>2e</sub>/kg Al的铝合金行业平均碳排放水平。中信戴卡成都工厂生产的铝合金转向节产品,碳排放水平约为5.17kgCO<sub>2e</sub>/kg Al,远低于国内行业水平,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企业在建立产品数据库的过程中,可以对自身的碳排放有更明确的认知。”王洪涛表示,以整车企业建立数据库为例,在拆解零部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明确供应商的相关材料碳排放,而且能够提升自身从产品设计到生产工艺的碳排放管理水平,更好地实现节能减排。王洪涛强调,面向碳中和等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企业有必要提前入手,加强自身的碳足迹管理,以应对未来更严格的法规和标准。
碳足迹认证将成发展“硬指标”
“目前,国内的很多认证多为自愿性,只是一个加分项,而不是必要项,很多企业对碳足迹的认证管理重视不够。”王洪涛向记者表示,虽然业界都关注到了《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对碳足迹认证的严格要求,可能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但对于其市场风险还缺乏足够的认知。“欧盟的碳足迹认证管理与我们以往的自愿性认证有很大不同,它将是一项强制性的,而且会提出严格的要求。目前看,认证机构也会被要求制定严格的认证标准,很可能很多非欧洲本土的企业将通不过认证。”王洪涛强调,随着有关节能减排的法规和标准越来越严格,碳足迹认证管理将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硬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未来的走向。
“降低人类生产消费活动中的碳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全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有关绿色低碳方面的要求将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我们对此必须有足够的认识。”王洪涛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概念就已出现,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领域的发展比较缓慢,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认,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管理步伐也将加快,对各行各业产生深刻影响,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需要加强对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的重视,寻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向低碳、绿色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更好的发展。”
王洪涛还表示,汽车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不是单一的行业问题。对于企业而言,要做好碳足迹管理,可能很难凭借一己之力完成,而是要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的行业、企业一起协同推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