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家消金公司换帅忙 招联消费金融、小米金融等现人事变动
北京商报| 2022-10-20 09:18:07

持牌消金公司高层换血对业内来说并不陌生,但今年以来变动尤为频繁。据北京商报记者10月19日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招联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在内的至少17家消金机构现人事变动,变动次数已达25次,其中更有甚者出现了4次以上人事变动,涉及岗位包括董事长、总裁、总经理、副总裁、董事等核心职位。

十余家消金公司换帅忙

消金行业最新的一次履新主要出现于招联消费金融。根据深圳银保监局最新发布的一则任职资格批复,核准王良任招联消费金融副董事长的任职资格,拟任人应当自该批复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向深圳银保监局报告。

对于招联消费金融此次高层变动,一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主要是因为该公司股东方高管层调整推动。招联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3月,股东为中国联通和招商银行,二者各自占股50%。此前的4月21日,招联消费金融曾公告宣布,按照公司治理规定,根据股东会决议,田惠宇不再担任招联消费金融董事、副董事长;另在5月19日,自1995年就加入招行的王良,被招商银行公告正式聘任为银行行长。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任招联消费金融副董事长,一方面体现出招行对消费金融业务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招行与消金业务的充分协同以及双向互补,使得其在大零售战略中发挥更好作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评价道。

事实上,不仅仅是招联消费金融,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披露以及天眼查等渠道信息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已有包括海尔消费金融、尚诚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蒙商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中信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南银法巴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等至少17家消费金融公司发生高层人事变动。

从变更岗位来看,主要涉及到董事长、总裁、总经理、首席信息官等核心职位,另外也有不少公司出现董事监事变更举动。

另从时间点来看,机构高层“换血”最为频繁的主要在4月和8月,仅在这两个月内,就有共11家消费金融公司新任了公司总裁、总经理、董事等职位。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消费金融公司高管的变动,与公司的变化及行业竞争有关。一方面,因为消金公司股东变更、股东人事变动和新业务开展,而调整董事和新增高管人员;另一方面,消金公司之间,消金公司与其他机构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金融进入精细化发展阶段,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业务调整和高管的变动都可能增加,人才在各类机构之间也会多向流动。

股东变更等多因素推动

针对前三季度公司高层变动的原因,大多公司相关负责人均向北京商报记者回应为公司正常人事变动,有的称为年限内消费金融公司的高管轮替,还有的则主要来源于股东变更推动,高管变更系公司根据业务模式、发展规划等做出的一系列安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金天进一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观察来看,各家消费金融公司高管变动的情况不尽一致,比如有些是因为股权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些则是因为母行或母公司的管理层发生了较大变化,还有的是因为此前自身业绩承压、需要通过人员调整来推动经营改善等。

不过这一背后仍有共性之处。金天补充道,那就是消金公司股东普遍对消金公司的持牌价值及其在整体生态中的作用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希望加大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因此新任高管多在母公司担任高管或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同时具有金融科技等行业背景,能够更好地推动消金公司与母行生态及外部生态的融合、合作。

在业内看来,持牌消费金融董监高频繁变动,是各家机构顺应变革、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不过,北京商报记者也注意到,有不少公司在一年内出现了2次以上人事变动,更有甚者仅在4个月内就频繁变更了4次,其中职位涉及到董事长、总裁、副总裁等。

高管变动,有利有弊。一般来说,通过正常范围内的高管人员更迭,引入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有利于机构“新陈代谢”,但往往董事长和总裁等核心岗位的变动,对于公司业务的影响却比较大,甚至会带来机构后续整个战略和人事上的进一步调整。在于百程看来,这种调整带来的后续影响,还得市场检验,但凡事有个度,如果过于频繁的变动,则往往表明公司的战略和管理不稳,对业务开展并不利。

苏筱芮同样称,高管变动对机构而言,能够引入新鲜血液,激发组织活力,体现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机构顺势而为加强数字化转型及业务扩张的动作,但过度频繁的变动,也可能会影响公司战略布局的连贯性,降低决策的执行力度,此外还会增加磨合成本。

走差异化竞争之路

回顾消金行业年内发展关键,并购事件多发,马太效应加剧,随着各类巨头入局,行业也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整体看,消费金融行业目前仍处于不断规范、利率下降、持续数字化以及竞争者增多的格局中。

前不久舆论高度关注的国有行加码布局消费金融的消息进一步释放了信号,消金牌照如今也逐步成为巨头布局零售业务、发力生态圈建设的战略构成。此背景下,如何选择合适的业务路线、如何就当下业务降本增效、如何实施差异化路线进行展业,也成为了多家消金公司发展的现实问题。

消费金融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更加体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除了技术层面之外,资金端的多元化和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控制能力以及合规经营能力等,都是消金机构需要加强的硬实力。

可以看到不少机构都有动作,除了前述的董高监频变以外,也有多家机构在谋划增资补血,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有近10家机构在年内出现了增资、发债或核准开展ABS业务等动作。

“消金行业头部效应加剧,大量中尾部机构业绩增速放缓,新任高管到任后不仅需要快速熟悉内部人员和文化、捋顺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还要带领团队迎接市场变革带来的更大挑战,在此方面也不容乐观。”金天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消金公司需要在国家提振内需、促进消费过程中找准定位,加大深耕和不断丰富细分消费场景,才能走好差异化竞争之路。”

苏筱芮则指出,伴随着消费金融行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精细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消费金融公司在深入挖掘重点群体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机会的过程中,有多个方向可跟紧趋势。一是进一步做好客群细分,可考虑针对细分群体结合场景提供合适的产品,确保资金用到实处;二是运用科技等手段在前期做好授信工作,探索用自动化建模、智能审核等方式提升业务效率,挖掘数据在金融领域存在的价值潜力,以此节约融资成本;三是持续优化对重点客群的服务,可通过科技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触达客群等;四是建立高效、畅通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沟通机制,倾听市场诉求,持续跟进和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现阶段市场需求与痛点,持续迭代自身产品以及服务。(记者 刘四红)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