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类乙管”首日直击“医”线 甘肃医疗资源够用吗
凤凰网甘肃| 2023-01-09 06:11:00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自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为确保"乙类乙管"平稳有序实施,甘肃省多措并举集中医疗资源全力保健康防重症,广大医护昼夜奋战,为患者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走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大厅,前来就诊的患者经过导诊台的初步病情判断和分流,有序被送往抢救室或门诊就诊。

据兰大一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褚沛介绍,目前前来就诊的患者年龄普遍偏大,基础疾病比较多,兰大一院为给患者提供更精细、更准确、更及时的治疗,急诊科在原来11张床位的基础上,紧急改造增加了20张床位,确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除急诊科外,在兰大一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的危重患者的年龄普遍偏大,基础疾病比较多,并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斌向记者表示:“目前病人数量还处于一个高位运行的状态,但是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可以保证全市危重患者的救治。”

统筹调配医疗资源,扩容医院重症床位,医护人员24小时昼夜不舍……

连日来,全省各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守护群众生命健康。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高效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扩容床位,对患者进行分级分类诊疗,确保绿色通道通畅;甘肃省中心医院(甘肃省妇产儿童医院)本着应收尽收的原则,成立急危重症救治专家组,加大呼吸科门诊与急诊接诊量,保障医疗救治不断线。

记者从甘肃省卫生健康委获悉,目前,我省医疗资源储备基本能够满足当前的救治需要。所有基层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都完成了发热诊室、发热门诊的设置,重症床位数设置达到国家标准的124.2%,三级医院可转换综合ICU床位数设置达到国家标准的114.81%,综合ICU配备重症医生数达到国家标准的128.85%。

在全力做好急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的同时,我省还全力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和基层诊疗能力建设,把医疗资源更加集中到保护患有基础病的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

上门服务、免费问诊、入户调查……甘肃各地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发挥“网底”作用,摸排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阻肺、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

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苟家村村医何小红表示:“我们对四类重点人群进行了优先服务,其中对65岁以上红色重点老人采取‘每日一问’,宣传疫苗接种应接尽接,针对不适宜接种疫苗的老人,折桥镇家庭医生、村医们每周都会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送去药物。”

在医疗机构药品储备方面,我省中药、抗病毒药物、解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按照国家要求动态储备3个月的日常使用量。市州所属各级医疗机构动态储备各类相关药物650.83万盒。省级医疗机构动态储备各类相关药物36万盒。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储备抗原试剂278.41万盒。“甘肃方剂”月产能能够达到166万盒(瓶)。

(新甘肃)

财经
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