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金融分会、清华大学银色经济与健康财富发展指数课题组、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中国城市养老服务需求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关注养老的平均年龄为39.7岁
《报告》显示,从年龄来看,50-59岁群体中48%的人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并付诸行动,40-49岁群体中有养老规划和行动的占比为44%,尽管在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仅为39%,但九成已经开始养老规划。
超九成城市居民考虑过父母的养老问题。养老成为受访者普遍关心的问题,77.0%的受访者考虑过自己的养老问题,91.7%的人群考虑过父母的养老问题。30岁以上人群“既考虑自己养老又考虑父母养老”成为普遍现象。
从收入来看,超过半数高收入人群对自己的养老有规划且已有行动;普通收入人群对自己养老有规划且已有行动占比较少,仅为34%。从性别来看,女性中有养老规划但还没有行动的占34%(男性占比32%),女性中既有养老规划又有实际行动的占46%(男性占比43%),女性相比男性无论在养老规划上还是养老行动上都更看重。
从城市级别来看,一线城市的养老规划性和行动力最强,50%的一线城市受访者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和养老行动,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略差。
从年龄来看,50 -59岁群体中48%的人已经开始养老规划并付诸行动,40 -49岁群体中有养老规划和行动的占比为44%,尽管在30-39岁群体中有养老行动的占比仅为39%,但九成已经开始养老规划。
超八成城里人愿意选择城心养老
年龄越大,越想住得越近。80岁以上老人中,七成去城心养老,三成去郊区养老。按年龄段分析,老人在80岁以上这个年龄分组中,69.7%的人选择城心养老,30.3%的人选择城郊养老,年龄越大对城心养老的接受度上升趋势明显,非活力阶段老人首选城心养老模式。
超八成城里人愿意选择城心养老。受访者选择“理想的养老机构”时,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机构位置、周边环境、交通情况以及是否有配套医院。83.1%的被访者中愿意为自己或家人选择城心养老,其中23.8%的受访者非常愿意,59.3%的受访者比较愿意,仅有2.4%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或非常不愿意选择城心养老。
《报告》显示,城里人愿意多掏13%在城心养老,女性和“60后”更愿意多掏钱。受访者普遍认为,“城心养老”机构地理位置优越,市区房价高,比“城郊养老”机构入住价格高。相比同等档位的城郊养老机构,受访者愿意为城心养老机构支付一定比例溢价。基于“城心养老”机构的优势,受访者平均可支付的溢价约13%。调查中,女性人群更偏爱城心养老机构,可接受的溢价为13.4%;“最了解”养老机构实际情况的50-59岁人群,可接受的溢价比例为14.2%。
城心养老是养老新趋势,因为其生活便利,靠近三甲医院。在受访者看来,认为“城心养老”的优势包括“离市中心近,生活便利,交通便利”、“方便子女/亲人探望”、“熟悉的生活圈/社交圈”、“开放的环境,和城市融为一体”、“临近三甲医院”、“离家近”。(记者 陈婷婷 胡永新)